「你們既然彼此尋求光榮,而不尋求出於惟一天主的光榮,你們怎麼能相信我呢?」 (若5:44) 耶穌這次講話的對象是猶太人,但主要是經師及法利塞人;不過,這些人心懷不軌,希望在耶穌身上尋找破綻,好能在公議會前控訴他。 耶穌坦白的指出,真理入不了他們心靈底處,因為他們只尋求自己的光榮,而不是天主的光榮。因此之故,無論耶穌說甚麼話,他們必然不接受,因為他們的心目已受矇閉。 「他來到自己的家鄉,在會堂裏教訓人,以致人們都驚訝說:『這人從那裏得了這樣的智慧和奇能? 這人不是那木匠的兒子嗎﹖他的母親不是叫瑪利亞,他的弟兄不是叫雅各伯,若瑟,西滿和猶達嗎? 他的姊妹不是都在我們這裡嗎﹖那麼他的這一切是從那裏來的呢?』 他們就對他起了反感。」(瑪13:54-57) 耶穌雖然有智慧之言,行了大奇蹟,但人們仍無動於衷。 耶穌曾有感而說:「若翰來了,也不吃,也不喝,他們便說:他附了魔; 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他們卻說:看哪! 一個貪吃嗜酒的人,稅吏和罪人的朋友! 」 (瑪11:18-19) 究竟人們的心靈往那裡去了?耶穌一語道破:「你們彼此尋求光榮」,而不是尋求「天主的光榮」。這便是原罪的本質:「你們那天吃了這果子,你們的眼就會開了,將如同天主一樣知道善惡。」 (創3:5) 『如同天主一樣』表示人類不再從屬於天主。耶穌所宣揚的博愛便成了許多人的絆腳石。 梁達材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