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們該作甚麼呢?』 這是若翰的門徒所作的問題,因為在此之前,若翰曾說過:『你們心裡不要以 為:我們有亞巴郎為父。我給你們說:天主能從這些石頭中給亞巴郎興起子孫 來。斧子已放到樹根上了;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必被砍倒,投入火中。』(路 3:8-9) 若翰要求他的門徒要滿足,不要多貪,要懂得分施。不單要求他們『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儒家思想);更要求他們:『凡你們願意別人給你們做的,便給別人 這樣做』(福音精神)。 保祿所強調『喜樂』(斐4:4)的根源便在於能夠放下自己,善與人同。 由現在開始,謀求與別人生活在共融與合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