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3/2010
(梵蒂岡電臺訊)教宗本篤十六世14日在舉行主日祈禱活動時,勉勵信友投入天主的懷抱,任由天主的慈愛令他們獲得新生。教宗說,天主對人忠誠,即使人遠離了他。他又說,天主藉耶穌基督將修好的恩典賜予人。如果我們接納這個恩典,我們便能將天主的愛廣傳于世。

教宗爲在聖伯多祿廣場上參加祈禱活動的信衆講解當主日彌撒中的福音說,聖史路加所寫的這一頁,是所有時代的精神與文學的頂峰。教宗問:如果沒有向我們啓示這位滿心慈愛的天父,我們的文化、藝術,更普遍地說,我們的文明,會是什麽呢?教宗告訴信友們,這個蕩子的比喻,對每一個人、每一個作爲兒子的人來說,都是在勉勵他信賴天父的慈愛。教宗這樣解釋說:

“我們從這兩個兒子身上看到了自己,我們也尤其默想了天父的心。讓我們投入他的懷中,任由他的慈愛使我們獲得新生。”

教宗繼續說:“蕩子的比喻總令我們感動,每一次我們聽這比喻或是讀這比喻,都會領悟到新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它和我們說到天主,令我們認識天主的面貌,更好說,認識天主的心。” 教宗指出,在耶穌和我們談了天父的仁慈後,情况改變了,現在,我們認識天主了。他是我們的父親,他爲了愛我們,把我們造成具有良知的自由人。如果我們迷失,他痛心,如果我們回頭,他歡欣慶祝。

人與天主的關係正像是兒子與父親的關係,教宗于是談了子女與父母間關係的不同階段。他這樣說:

“最初,子女依賴父母,以後,他們要求獨立自主,最後,如果子女的成長是正面的,他們與父母的關係便會達到建立在感恩與真正的愛上的成熟境界。”

教宗指出,就像子女與父母的關係有一個孩童階段,宗教也一樣。人信宗教,可以是因爲受需要和依賴的推動。慢慢地,人長大了,開始想自我釋放,不再受父母的管制而成爲自由的、成熟的人,有能力處理自己的事,做自己的選擇,甚至以爲沒有天主也能生存。教宗說:

“這個階段非常微妙,可以把人帶入無神主義思想,不過,即使在這樣的情况中,人也常常隱藏著對發覺天主真面貌的需要。幸而天主對人的忠誠從不會减少,即使我們遠離他,即使我們迷失了,他仍然以愛伴同我們,寬恕我們的過錯,不斷向我們的良知說話,召喚我們回到他跟前。”

教宗提醒信友們,蕩子比喻中兩個兒子的舉止完全相反。小兒子離開父親的家,日益沉淪,大兒子留在父親家,但他與父親的關係却不成熟,這兩個兒子代表了兩種與天主的不成熟關係,一是反叛,一是孩童般的服從。教宗說,這兩種關係的形式都能通過對天主慈愛的體驗而得以超越。他說:“只有體驗過寬恕,幷承認自己被天主白白賞賜而且大于我們的卑微的愛所愛,我們才終于能够與天主建立真正的、自由的父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