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忍耐』(弟後2:24)
寄居世上八十載的文耀龍神父在今年他生日那天(6月4日)回歸父家。他晉鐸那年時已三十七歲,在那年代,算是高齡。可惜,在教區工作了十七年後,便因病入住聖瑪利安老院,直至去世為止。當文神父入住安老院時,我在聖神修院工作。得知他童年 在澳門渡過,我便提議親自帶他往澳門一遊。當時文神父尚可勉強行動。料想不到,由港澳碼頭三樓停車場都到登船,我們竟足足用了一小時!
我和文神父都是屬於性急的人。不過那天澳門之旅,我們大家都沒有不耐煩的感覺。我深深體會到,以愛相待,是可以改變與生俱來的性格。
我曾在英國一間護養院作義工。其中一項職務是照顧一位老伯的起居飲食。這位老伯是二次大戰的退伍軍人,脊椎受了嚴重創傷。開始時,我還有點耐性,但久而久之,性急的我便故態復萌,草草了事。可幸,每當我無耐性照顧他時,天主聖言便不期然浮現在我的腦海裡:『凡你們對我最小的一個兄弟去做,便是對我而做。』『幾時你們願意別人給你做的,你們便給他們做。』我便立刻放慢速度,細心地服侍這位兄弟。一天,當我離開病房時,他用力的地說:『多謝你!』
其實耐性不一定是與生俱來的,是可以訓練的。我其中一個鍛鍊自己的方法是:當進入升降機,按層數後,不再按『關門』,待兩秒,讓門自動關上。
幸而天父深知我的性格,安排了一位做事比我慢半拍的神父與我一起工作。這生活上的磨合比不按『關門』的練習更能煉淨我急進的性格。『愛,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格前13:7)
身為牧者的我,更當應以保祿的訓勉為借鑒:『主的僕人不應當爭吵,但要和氣對待眾人,善於教導;凡事忍耐,以溫和和開導反抗的人。』(弟後2:24-25)可能是代溝問題,與年青人溝通時,總感覺心有餘而力不足,甚至有不耐煩的情緒。
『磨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望德, 望德不叫人蒙羞,因為天主的愛,藉著所賜與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羅5:3-5) 保祿的說話,值得我三思.
梁達材神父
(原文見12年7月19日公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