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Fr. Peter | Aug 31, 2010 | Gospel Reflection, Word Forever
「啊! 納匝肋人耶穌,我們與你有什麼相干? 」(路4:34)
在今天,特別是政客、鼓吹同性婚姻、墮胎者,喜用上述的說法去合理化相反倫理道德的行徑。他們 鎮鎮有詞地說:我們的制度是政教分離的!
人類便成為了魔鬼的同行者。
但魔鬼還比人類認真:「我知道你是誰:是天主的聖者。」還比人類善心:「魔鬼把那人摔倒在人中間,便從他身上出去了,絲豪沒有傷害他。」
而人類好像比拉多一樣,面對真理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魔鬼成功的地方,是讓人類誤入歧途,還自以為是替天行道。維護人類個人絕對的自由,不是大條道理嗎?
無怪乎上世紀一位新教的神學家提出這樣一個命題:「上帝已死!」
當然,耶穌復活才是人類真正的希望。
梁達材神父
by Fr. Peter | Aug 28, 2010 | Gospel Reflection, Word Forever
「你幾時設宴,要請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人。如此,你有福了,因為他們沒有可報答你的。」 (路14:13-14)
毫無疑問,耶穌不希望我們為了別人的報酬而施恩。他希望我們好像他一樣,無條件地為別人而犧牲。
我們可曾想過,耶穌藉他在十字架上的奉獻,給我們打開了天國的大門。他也歡迎全人類都能進入這天國的大家庭。
靈性上,我們不都是『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的嗎?
既然天主白白的施恩於我們,我們不是要照樣彼此擔待嗎?『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滿寬恕別人一樣!』
當我們懂得只為天主的光榮而施恩的話,耶穌一定對我們感恩無盡。因為『凡你們對我最小的一個兄弟去做,便是對我而做。』
梁達材神父
by Fr. Peter | Aug 26, 2010 | Medjugorje, Prayers, Video
Message, 25. August 2010
“Dear children! With great joy, also today, I desire to call you anew: pray, pray, pray. May this time be a time of personal prayer for you. During the day, find a place where you will pray joyfully in a recollected way. I love you and bless you all. Thank you for having responded to my call.
親愛的孩子們:
今天我以極喜樂的心情,重新邀請你們:祈禱、祈禱、祈禱。讓這段時期是你們個人祈禱的時刻。在日間,嘗試找一地點,好能收斂心神、愉快地祈禱。
我愛錫你們、祝福你們。
多謝你們回應我的召叫。
2010年8月25日聖母給Marija的訊息
梁達材神父躬譯
by Fr. Peter | Aug 10, 2010 | Gospel Reflection, Word Forever
「在現世憎恨自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入於永生。」(若12:25)
按著天主的肖像而受造的人類,他的終向自然是與天主合而為一。人類雖然墮落了,與天主背道而馳,但藉聖子的死亡及復活(『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裏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結出許多子粒來。』), 人類重獲生機。
耶穌讓我們明白到,要得到天主的生命,我們還需努力不懈,否則我們墮入誘惑的羅網而不自覺。
耶穌不是曾對伯多祿說:「撒殫,退到我後面去! 你是我的絆腳石,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 」(瑪16:23)
假若不是天主聖意的話,人情世故亦可阻礙我們走天國的路。只有全然聆聽上主的聖言,我們才有把握與基督同行,邁向天主的國度。
聖母瑪利亞常常把天主的話語默存於心,便是這個道理。
梁達材神父
by Fr. Peter | Aug 6, 2010 | News
刊登日期: 2010. 08. 06
標籤連結 : 利瑪竇, 利瑪竇志願者, 愛滋病, 進德公益
【天亞社.中國石家莊訊】一群年輕天主教徒投身成為「利瑪竇志願者」,接受派遣往全國不同教區服務弱勢社群。
這十九位來自全國九個省市的大中專畢業生,參加天主教社會服務機構「進德公益」的培訓活動後,陸續於八月份到廣西、河北、湖南、陝西、山西和雲南等地的麻風病康復院、愛滋病院、殘嬰孤兒院、養老院、學校及幼兒園服務。
來自河北省廿二歲的劉慧賢是其中一位志願者。她對天亞社說,這個活動既可以鍛鍊自己,又能貢獻教會,所以希望「趁年輕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她將於八月十五日,前赴廣西南寧教區的愛滋病院服務患病的兒童,為期一年。從醫學院畢業的劉氏不諱言對愛滋病感到害怕,接觸那些兒童為她將是很大的挑戰。
她解釋,選擇往愛滋病院服務源於在醫院實習期間一次深刻的經歷:「我見過有兩個患上相同疾病的人,其中較貧窮那位的家人叫醫生不用搶救。我當時心裡很難受,同樣都是人,就祇因為有錢與無錢的分別。」她從此立志要照料社會邊緣人士。
另一位志願者楊帥對天亞社說,他「渴望對人生有新的認識,也渴望通過這次服務能在信仰上有提升,人格更加成熟」。
他表示,在培訓活動中認識這群有志之士,鼓舞了他的信心和勇氣。
負責「利瑪竇志願者」培訓的胡麗敏表示,以來華傳教先驅利瑪竇神父(1552-1610)命名,是因為這位意大利籍耶穌會士對中國教會貢獻巨大,且對中國社會和學界都影響深遠。
她續說,希望志願者能效法利瑪竇四百年前的獻身精神,透過志願服務為中國社會和中國教會做貢獻。
胡麗敏表示,現今的青年較少有機會服務別人,長期的志願工作有助他們成長,將來能貢獻社會。這些志願者至少要服務六個月,但最多不能超過兩年。
他們被派遣前,七月下旬於河北省會石家莊參加為期九天的專業培訓,學習如何照顧愛滋病和麻風病人,以及人際關係和心理學等知識。
進德公益及其合作夥伴為他們購買了住院和意外保險,並負責其交通和部分零用錢,以協助他們放心服務。
【完】
by Fr. Peter | Aug 6, 2010 | News
刊登日期: 2010. 08. 05
【天亞社.中國溫州訊】華東浙江省溫州教區的天主教徒企業家,近日聚首探討如何以信仰提升管理文化。
電子產品生產商富士康的深圳廠房發生連串員工自殺事件,令這群企業家記憶猶新,他們認同信仰應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元素。
一百二十多名教友企業家於七月廿二至廿五日參加年度聚會。有份參與的保祿神父對天亞社說,他們反省到有些大型企業採用軍事化及非人性化管理,容易使年輕工人感到壓抑和孤獨,失去人生意義。
他表示,參加者認同工人「不僅僅靠麵包過活,還需要信仰作為補充。充實的精神生活幫助他們喜樂地工作和發展個人潛能」。
四天活動內容包括歷奇訓練〔圖〕、每日彌撒、講座、討論及參觀兩家「模範」企業。保祿神父期望,活動能啟發參加者重視個人信仰生活,同時明白到「祇有信仰成為企業的生命,賺錢才有意義。」
一位女性參加者說:「我們參觀了由教友開設的工廠,他們向員工傳福音,並在廠房內設置祈禱場所。在其中一間企業,數百名工人每天都聚在一起唸早晚課。」她相信,工人心靈有了寄託,有助增進人際關係及舒緩工作壓力。
溫州教區「地下」團體已連續六年為教友企業家舉辦暑期活動。
溫州在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率先發展民營經濟,目前是國內最大的小商品生產和貿易基地。當地約有十二萬天主教徒,其中不少人在全國各地經商定居。
【完】
by Fr. Peter | Aug 2, 2010 | Medjugorje
Latest Special Medjugorje Message, August 2, 2010 – Our Lady’s apparitions to Mirjana
“Dear Children! Today I call you, together with me, to begin to build the Kingdom of Heaven in your hearts; that you may forget that what is personal and – led by the example of my Son – think of what is of God. What does He desire of you? Do not permit Satan to open the paths of of earthly happiness, the paths without my Son. My children, they are false and last a short while. My Son exists. I offer you eternal happiness and peace and unity with my Son, with God; I offer you the Kingdom of God. Thank you. ”
親愛的孩子們:
今天我邀請你們和我一起,開始建立天主的國在你們心中;希望你們學習我的聖子,不為自己生活,只為天主而生活。
天主要求你們甚麼呢?
不要容許撒旦帶領你們進入俗世的快樂裡面,因位這條路是沒有我聖子的份兒。那條路是虛假的、短暫的。
我的聖子是存在的。
我願意給予你們永遠的幸福,給予你們與我聖子的合一、與天主的合一;給予你們天國。
多謝你們。
(2010年8月2日聖母給Mirjana的訊息)
梁達材神父躬譯
by Fr. Peter | Jul 26, 2010 | Medjugorje
Message of July 25, 2010 “Dear children! Anew I call you to
follow me with joy. I desire to lead all of you to my Son, your
Savior. You are not aware that without Him you do not have joy
and peace, nor a future or eternal life. Therefore, little
children, make good use of this time of joyful prayer and
surrender. Thank you for having responded to my call.”
親愛的孩子們:
我重新邀請你們以喜樂的心情跟隨我。我期望帶領你們
到我聖子、你們的救主那裡。
你們沒有察覺,沒有了耶穌,你們將沒有喜樂與平安、沒有將來及永生。
因此,孩子們,善用這愉快的祈禱時刻,並且降服於基督身上。
多謝你們回應我的召叫。
(聖母於2010年7月25日給予Marija的訊息)
梁達材神父躬譯
by Fr. Peter | Jul 24, 2010 | Gospel Reflection, Word Forever
「你們縱然不善,尚且知道把好東西給你們的兒女,何況在天之父,有不更將聖神賜與求他的人嗎﹖」 (路11:13)
耶穌指出,天主給人類最大的禮物便是聖神。
首先,按天使的指示,耶穌的母親是「因聖神有孕」。(瑪1:18)
這位聖神更公開了耶穌的身份:天主的愛子。
「耶穌受洗後,立時從水裏上來,忽然天為他開了。 若翰看見天主聖神有如鴿子降下,來到耶穌上面; 又有聲音由天上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瑪3:16-17 )
為準備日後傳教的工作,「耶穌被聖神領往曠野,為受魔鬼的試探。」 (瑪4:1)
聖史若望強調,「天主把聖神無限量的賞賜了衪。 」 (若3:34)
耶穌也許諾,祂升天後,聖神將會繼續祂未完成的工作,特別在逆境中更如是:「當人押送你們到會堂,到長官及有權柄的人面前時,你們不要思慮怎樣申辯,或說什麼話, 因為在那個時刻,聖神必要教給你們應說的話。 」 (路12:11-12)
別無他法,聖神在我們救恩道路上是不可或缺的:「我實實在在告訴你:人除非由水和聖神而生,不能進天主的國。」 (若3:5)
若望繼而指出:「『誰若渴, 到我這裏來喝罷! 凡信從我的,就如經上說: 從他的心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 他說這話,是指那信仰他的人將要領受的聖神。」(若7:37-38)
故當我們向天主祈求時,我們相信,天主已答應了我們所求,因為聖神將會幫助我們了解,為我們的靈魂,最需要的是甚麼。
梁達材神父
by Fr. Peter | Jul 23, 2010 | Pastor Corner
四位神父的見證
六月九日至十一日在羅馬舉行的『司鐸年結束典禮』詳情已登在公教報上,故不用多花筆墨。
教宗出席了十日晚上的祈禱會及十一日早上的共祭彌撒;大家都感受了『司鐸團』的完滿共融。一萬五千位司鐸與教宗一起共祭,算是歷史創舉。
我要分享的這四位神父的見證,兩位是在六月九日在保祿六世會堂所作的公開見證,另兩位是香港團友(包括來自香港、澳門及台灣的十八位神父),在前往亞細西(Assissi)的旅途中所分享的。
第一位神父,他是來自非洲的盧安達(Rwanda)。他在修院讀書的時候,不幸的事情發生在修院裡。一天,武裝的叛軍要強行射殺異族的修士,故要求修士們以不同族裔的身份站出來。但全體修士同站一線。結果全體修士慘遭殺戮。這位神父,因為當時年紀還小,子彈給前面的兄長擋住了。他的親哥哥也當場喪命。
後來,他升了神父,被派到一堂區工作。在那裡,他認出一當時射殺修士們的叛軍份子。經過一翻內心掙扎,從心底裡寬恕了那位『仇人』。
另一位是來自瑞士蘇黎世(Zurich)的堂區神父。因他與堂區教友供應熱飯及幫助無居留証的外勞,結過被告將官裡。不過,他們這份勇氣,得到社會人士的支持。結果是市議會改變了法例。
這兩位司鐸的勇氣,全然來自基督的仁愛寬恕。
下面兩位司鐸的分享,是他們追尋信仰的故事。
一位是來自國內的神父。他自少對天主教有興趣。讀大學時,開始入教堂參與禮儀。他自以為自己已是天主教徒。他不知到必須先領洗後才可領聖體。結果,他給一位資深教友看出他『冒領』聖體。可幸這位教友沒有小題大作,並且給他諄諄善誘。結過,經過慕道階段,便正式成為了天主教徒。後來,他更加入了司鐸的行列。他自嘲說:「我先和天主同居,後來才和祂結婚!」
另一位是來自台灣嘉義教區的神父。他出生自一彿教家庭。成年時,嚮往成為和尚。他決意尋找一位心儀的大師。在某天,他經過一天主教堂。他入內歇息。一種莫名的平安充滿他的心靈。便是由於這特殊的恩寵,使這位『準和尚』後來成了天主教徒,並繼而成為耶穌的入室弟子。
在人看來不可能的事,卻見證了天主奇妙的救恩!
梁達材神父
(原文見2010年7月23日公教報)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