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為定 (2010年5月17日)

「其實我不是獨自一個,因為有父與我同在。」(若16:32)
耶穌自比作葡萄樹,而天父是園丁:「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園丁。」(若15:1) 無怪乎耶穌也受人類罪惡的牽連而受苦,因為我們是不長進的葡萄枝:「凡在我身上不結實的枝條,他便剪掉!」(若15:2)
我們的確與耶穌息息相關,因為「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條;那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若15:5)
正如耶穌說:「我不是獨自一個,因為有父與我同在。」同樣,我們也不是獨自一個,因為有耶穌與我們同在!
尚且,能結許多果實:「那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的,他就結許多的果實!」(若15:5)
耶穌降生的目的,便是讓我們在有生之年,便能與創造我們的天主生活在一起:「如果你們遵守我的命令, 便存在我的愛內,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而存在他的愛內一樣。 我對你們講論了這些事,為使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內,使你們的喜樂圓滿無缺。 」 (若15:10-11)
「圓滿無缺的喜樂」便等同天國的喜樂。亦因此之故,耶穌要求我們勉力修煉:「你們要是完美的,如同天父那樣完美。」
我們可以說,天父給我們少少苦楚,等於激勵:「凡在我身上不結實的枝條,他便剪掉;凡結實的,他就清理,使他結更多的果實。」
「玉不琢,不成器」便是這個道理。感謝主耶穌願意與我們成為一體,否則,我們永遠都不能與天主有份。
梁達材神父

『祥』話短說(2010年5月16日)

「願眾人都合而為一!」(若17:21)

“最有力的宣講 – 世界社會傳播日”
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他為今年世界社會傳播日所寫的文告中,曾指出社會傳播界人士必須面對的幾個重要挑戰,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做個有責任感的人。
聖座社會傳播委員會的主席約翰‧福利總主教對傳媒有以下的見地:「我們不應該只譴責傳播界敗壞的一面,但要利用媒體,誘導媒體皈依,改變媒體,因為傳播媒體界也是基督奧體中活生生的一部分。
我們必須記住人生的基本真理,我們不容許人受到謊言、受到虛假的承諾的欺騙。我們總必須提出人生的基本真理,諸如人類生命的起源,人生的終向,以及基督所完成的救贖。
我願意邀請天主教新聞媒體從業人士不要為自己的天主教信仰感到害羞,因為就如教宗所說的,耶穌是真理和生命,我們不必為這基本事實感到害羞。」(資料來源:梵蒂岡電臺)
我在零七年八月,即回港前的一個月,多倫多的教友替我開了一個私人網頁,用意是把過去的和現在的講道及靈修資訊放在網絡平台上,好能與不同地區的教友分享。到現時為止,已有十二萬三千多人次(第一次)進入該網頁。
打從網頁開始的第一天,我是期望著耶穌的理想能得早實現:「願眾人都合而為一!」(若17:21) 我也期望無信仰的人也能從該網頁獲益,好像保祿在雅典傳教時的情景:「保祿遂即站在阿勒約帕哥當中說:『眾位雅典人,我看你們在各方面都更敬畏神明, 因為我行經各處,細看你們所敬之物,也見到一座祭壇,上面寫著“給未識之神。”現在,我就將你們所敬拜而不認識的這一位,傳告給你們。』」(宗17:22-23)
我深明最能震撼人心的,莫過於耶穌無言的宣講,即他在十字架上全然的奉獻:「約莫第九時辰,耶穌大聲喊說:『厄里,厄里,肋瑪撒巴黑塔尼!』就是說:『我的天主, 我的天主,你為什麼捨棄了我?』 (瑪27:46)
耶穌徹底的犧牲,是人類救恩最有力的訊息。同樣道理,假若我們能生活出我們所宣講的,才具有說服力。
我常常以聖保祿的說話提醒自己,不要把福音傳給別人後,自己反而墮入地獄中。
梁達材神父
(原載於2010年5月14日公教報)

一言為定(2010年5月12日)

「凡父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的。」(若16:15)
「你不信我在父內,父在我內嗎?我對你們所說的話, 不是憑我自己講的;而是住在我內的父,作他自己的事業。 」(若14:10)
據思高聖經辭典:「若望的序言一開始就提及創1的記述,在創1中,作者描寫天主藉他全能的聖言,創造萬物;在若1中聖史講述天主藉著他那位降生為人的聖言,重新創造、修繕、且聖化萬有,尤其是人類;本質上,創 的第一創造和若的第二創造上互相對照,先後輝映。在該兩種創造上,按依肋乃的一句話,天主好似利用了他的兩隻手:『聖言』和『聖神』造生了萬有。」(no. 721)
當耶穌說:「我是真葡萄樹」(若15:1)時,我們也分享了在他內聖父的生命,因為我們是葡萄枝。同樣地,我們也分享了聖子的使命:讓世人認識天父的大愛。故此,耶穌說:「因為你所授給我的話,我都傳給了他們;他們也接受了,也確實知道我是出於你,並且相信是你派遣了我。」 (若17:8)
無它,耶穌唯一的意願是我們 都能在他內『共融合一』。當我們有意識地去實行天主的聖意時,我們便已生活在天主的生命裡面。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5月11日)

「當聖神來到時,就要指證世界關於罪惡、正義和審判所犯的錯誤。」 (若16:8)
聖神的使命,便是指證「世界的罪惡」在於無信;另外,是確認耶穌為「天主之子」的身份;最後,藉耶穌的死亡,宣佈魔鬼永遠的失敗。
按若望的理解,「信」不祇是單純的理智動作,而是與耶穌接近:「凡由父聽教而學習的,必到我這裏來。」(若6:45),佔有他:「那有子的,就有生命;那沒有天主子的,就沒有生命。」(若一5:12)
若望福音的結語,強調了耶穌「天主子」的身份:「耶穌在門徒前還行了許多其他的神跡,沒有記在這部書上。 這些所記錄的,是為叫你們信耶穌是默西亞,天主子;並使你們信的人,賴他的名獲得生命。」(若20:30-31)
若望在神視中,看見彌額爾戰勝紅龍:「以後,天上就發生了戰爭:彌額爾和他的天使一同與那龍交戰,那龍也和牠的使者一起應戰, 但牠們敵不住,在天上遂再也沒有牠們的地方了。 於是那大龍被摔 了下來,牠就是那遠古的蛇,號稱魔鬼或撒殫的。那欺騙了全世界的,被摔到地上,牠的使者也同牠一起被摔了下來。 」 (默12:7-9)
讓我們繼續聽若望的感想:「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衪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 因為天主沒有派遣子到世界上來審判世界,而是為叫世界藉著衪而獲救。 那信從衪的,不受審判;那不信的,已受了審判,因為他沒有信從天主獨生子的名字。 審判就在於此:光明來到了世界,世人卻愛黑暗甚於光明,因為他們的行為是邪惡的。 的確,凡作惡的,都憎惡光明,也不來就光明,怕自己的行為彰顯出來; 然而履行真理的,卻來就光明,為顯示出他的行為是在天主內完成的。 」(若3:16-21)
聖神的教導,正是耶穌在世上常放在口中的說話:「是我,不要害怕!」(若6:20)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5月10日)

「我給你們講論了這些事,免得你們的信仰受動搖。 」(若16:1)
耶穌所講論的,便是他的門徒將要受迫害,好像他自己曾受迫害一樣。耶穌解釋,人們迫害他,因為他們不認識父。
據思高聖經辭典的注釋:「在後期的猶太主義時代,以民受希臘哲學文化的感染,開始視天主是偉大、崇高、全能、全知的天主,同時也是高不可及的天主。天主與猶太百姓之間的關係,好似已遠不如舊約前段時期似的,那麼密切,親愛猶如父子。(見no.277)這便可解釋了為何耶穌時代的猶太人,接受不了木匠的兒子成為光榮的默西亞了。
耶穌受迫害,因為他自命為天主的兒子。無怪乎大司祭蓋法撕裂了自己的衣服,因為耶穌對他說:「你說的是,(我是默西亞)。並且,我告訴你們:從此你們將要看見人子坐在大能者的右邊,乘著天上的雲彩降來。」 (瑪26:64)
天主的計劃與人類的思維是有如此的出入,少了點謙卑之情,是很難明白與接受的。故此,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變成如同小孩子一樣,決不能進天國。 所以,誰若自謙自卑如同這一個小孩,這人就是天國中最大的。」 (瑪18:3-4)
我們的信仰受到動搖,主因是忘記了天主聖言和基督的行實。其實,耶穌已明言:「世界在憎恨你們之先,它已憎恨了我。」我們的命運與基督的命運是連結在一起的。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5月9日)

「我們要到他那裏去,並要在他那裏作我們的住所。」(若14:23)
耶穌指出,當我們肯聆聽天主的聖言、實行天主的聖意的時候,天主便以我們為居所。天主的國便臨現在我們中間。
當一位經師對耶穌說:「師傅說得實在對:天主是唯一的,除他以外,再沒有別的: 應以全心、全意、全力愛他,並愛近人如自己,遠超過一切全燔祭和犧牲。」耶穌便回應說:「你離天主的國不遠了。」(參閱谷12:32-34)
天主的國便是『愛』;而這份『愛』便是由十字架上的基督盡情流露出來。「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衪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若3:16)
梅瑟的教訓容許人們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用意在提醒長老們在判處懲罰時,處事要公平)。但耶穌卻說:「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 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你們也該照樣彼此相愛。 」 (若13:34)
當我們活在互愛的情操時,天主的國便是近在咫尺。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5月8日)

「因你們不屬於世界,而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為此,世界才恨你們。」(若15:19)
耶穌解釋得很清楚:「世界若恨你們,你們該知道,在你們以前,它已恨了我。 」(若15:18)
為甚麼世界要恨耶穌呢?因為這世界已不完全屬於天主。請聽耶穌講及於麥子中的莠子的比喻:「天國好像一個人,在自己田裏撒了好種子; 但在人睡覺的時候,他的仇人來,在麥子中間撒上莠子,就走了。 」(瑪13:24)
尚且,自創世以來,原始福音已論及壞的天使與人類是誓不兩立:「我要把仇恨放在你和女人,你的後裔和她的後裔之間,她的後裔要踏碎你的頭顱,你要傷害他的腳跟。」 (創3:15)
勝利始終是屬於天主的人,但免不了處處受敵。故耶穌也明言:「你們以為我來是給地上送和平嗎﹖不,我告訴你們:而是來送分裂。 因為從今以後,一家五口的,將要分裂: 三個反對兩個,兩個反對三個。 他們將要分裂: 父親反對兒子,兒子反對父親;母親反對女兒,女兒反對母親;婆母反對兒媳,兒媳反對婆母。」 (路12:51-53)
這世界看似永無寧日。不過,耶穌強調:「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瑪16:18)問題是:我們需要的是耐性、對主堅定不移的信靠。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5月4日)

「我把平安留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給你們的,不像世界所賜的一樣。」(若14:27)
耶穌明白他的門徒煩亂、膽怯。因為他明言會上耶路撒冷,並且要受到迫害。
耶穌再次向門徒剖白,他所將遇到的苦難,全然是天父的旨意。這說法,無疑是向門徒提示:他是絕對平安的,因為他是在實行聖父的旨意。
世界所認為的平安是無痛苦、無災難。因為人們受不了逆境的煎熬。耶穌在山園祈禱時說:「父啊!求你免去我的苦爵。」可見痛苦的確讓人望而生畏。不過,耶穌補充說:「請不要按我的意思,而是照你的意思去做。」
耶穌的苦難,是作人類犯罪的贖價。同樣地,我們所受的十字架,也是聯同耶穌的苦難,向天父求得罪赦之恩。
因此之故,痛苦再不是無奈、懲罰的原委,而是充滿著奉獻、與基督同行的最高情操。
梁達材神父

默主哥耶聖母訊息(2010年5月2日)

Latest Special Medjugorje Message, May 2, 2010 – Our Lady’s apparitions to Mirjana
“Dear children; Today, through me, the good Father calls you to, with your soul filled with love, set out on a spiritual visitation. Dear children, be filled with grace, sincerely repent for your sins and yearn for the good. Yearn also in the name of those who have not come to know the perfection of the good. You will be more pleasing to God. Thank you. ”
親愛的孩子們:
今天,慈愛的天父,藉著我,召叫你們,以充滿愛的心靈,去進行靈性上的探訪。
親愛的孩子們,讓你們充滿恩寵,誠懇地懺悔你們的罪過,並渴求聖善。為那些尚未懂得追求聖善的人的名義,追求聖善。這樣,你們更中悅天主。
感謝你們。
2010年5月2日聖母給Mirjana的訊息
(梁達材神父躬譯)

『祥』話短說(2010年5月1日)

聖母玫瑰月
1495年,玫瑰經獲得教宗歷山六世的承認。在中世紀,隱修士每天分時段頌唱150首聖詠。由於是拉丁文的關係,普通教友是無緣參與;因此之故,便以150首天主經替代。再後期,人們更以150首聖母經作為玫瑰經的藍本。
1917年, 聖母在葡國花地瑪顯現給三小孩,從5月13日起每月一次,先後共六次。最後一次,在天空還出現了太陽奇蹟。每次顯現時,都要求他們熱心唸玫瑰經。
聖母最後一次顯現時說:『我是玫瑰之后,我要喚醒世界人類的信德,糾正他們的生活,祈求天主寬恕他們的罪,他們不可再冒犯吾主耶穌,因為祂已被人冒犯太多了,他們該天天唸玫瑰經。你們要好好的唸玫瑰經。倘若人們肯悔改,戰爭就會平息。你們須祈禱, 多行祈禱, 並為罪人多行克苦補贖。』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有以下的分享:
「至於我本人,我從未失落機會勸勉人經常頌念玫瑰經。自從我年青時,這個祈禱在我的靈修生活上就佔有重要的地位。我最近這次波蘭行,尤其是到卡瓦里亞朝聖地的訪問,就給我強調了這一點。在我喜樂和受考驗的時刻,玫瑰經總是陪伴著我。我把許多憂慮都託付給玫瑰經,而在這個祈禱中我總是找到慰藉。24年前,1978年的10月29日,我當選教宗後剛兩個星期,我幾乎敞開自己的心靈說:『玫瑰經是我最喜愛的祈禱。一個極美好的祈禱!簡樸得美好,深刻得美好。』…在某種意義上,玫瑰經可以說是梵二大公會議教會憲章最後一章,論天主之母奇妙地臨在基督和教會奧蹟中的那一章的解釋和祈禱。事實上,在聖母經經文的陪襯下,耶穌基督一生中的主要事蹟都從我們心靈的眼目前遛過。那些事蹟組成了歡喜、痛苦和榮福諸端的奧蹟,我們可以說那些奧蹟經由耶穌基督的母親的心,使我們和耶穌基督活生生地共融著。在這同時,我們的心也可以把個人、家庭、國家、教會、以及整個人類的種種生活事物,舉凡個人的事件,他人的事件,尤其是那些最接近我們、最令我們關心的人的事件,都可納入玫瑰經這幾十遍經文中。這樣,玫瑰經簡單的祈禱就隨著人類生命的韻律跳動。」聖母瑪利亞在露德及花地瑪顯現時,常手執玫瑰唸珠。當我們手執玫瑰唸珠時,我們可以想像手執著聖母媽媽的手。
其實,當我們默想玫瑰經奧蹟時,聖母媽媽是陪伴著我們,與耶穌一起,回想耶穌當日走過的路。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這樣教導我們誦唸玫瑰經:
「在宣示奧蹟和宣讀聖經之後,開始口禱之前,宜有一段時間讓我們專注所默想的奧蹟。重新發現靜默的價值,乃是默觀和默想的秘訣之一。社會高度技術化和媒體化的缺陷之一,就是靜默越來越難。教會禮儀要求有靜默的時刻,頌念玫瑰經時,當我們的心靈聆聽天主聖言、並專注在某個奧蹟的內容的時候,也應該有短暫的靜默。」
按教會的傳統,五月為聖母月。邀請大家在這月份內多唸玫瑰經。
梁達材神父
(原文見聖母領報堂堂區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