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為定 (2010年2月1日)

「你回家,到你的親屬那裏,給他們傳述上主為你作了何等大事,怎樣憐憫了你。」(谷5:19)

耶穌沒有按那人的意願,讓他跟隨自己,反而要求他在自己的家鄉見證上主的大能。

從這情況看來,可看出天主的意願與人的邏輯並不一樣。

當撒慕爾先知替天主揀選一位君王時,本來他已看中葉瑟孩子中的一位,因為見他高大威猛。但天主對他說:「你不要注意他的容貌和他高大的身材,我拒絕要他,因為天主的看法與人不同:人看外貌,上主卻看人心。」(撒上16:7)

上主給予每一個人不同的召叫,完全是一份白白的恩賜,與我們的功德拉不上關係。

我的同伴中,不少是德學兼優之士,但天主沒有揀選他們走上修道的路。

不過,任何聖德的道路,都是通往天國的門檻。正如伯多祿前書所說:「至於你們,你們卻是特選的種族,王家的司祭,聖潔的國民,屬於主的民族,為叫你們宣揚那由黑暗中召叫你們,進入他奇妙之光者的榮耀。
你們從前不是天主的人民,如今卻是天主的人民;從前沒有蒙受愛憐,如今卻蒙受了 愛憐。」(伯前2:9-10)

無論在家中、修道院、工廠、辦公室、市集 …… 幾時我們心繫基督,便是最好的方法見證主的臨在。我們只不過是他的工具而已。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1 月31日)

「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路4:21)

這段聖經,便是依撒意亞先知書:「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衪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 宣佈上主恩慈之年。」(依61:1)

「眾人都稱讚他,驚奇他口中所說的動聽的話。」(路4:22)

這是群眾或更好說是經師的初步反應,不過已有點看不起耶穌的意念,因為他們說:「這不是若瑟的兒子嗎﹖」

這是語帶貶辭,因為若瑟是木匠,不屬於知識份子。

無怪乎當耶穌說了「沒有一個先知在本鄉受悅納」後,「眾人都忿怒填胸, 起來把衪趕出城外,領衪到了山崖上,──他們的城是建在山上的──要把衪推下去。」(路4:29) 因為他自命為一位先知 。

耶穌受逼害,因為他說出真話。

當人因為自命富有、有眼光,故對一切真理都會變成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誰若不像小孩子一樣接受天主的國,決不能進去。 」(路18:17)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1月29日)

「耶穌說:『我們以什麼比擬天主的國呢﹖或用什麼比喻來形容它呢﹖ 它好像一粒芥子,種在地裏的時候,比地上的一切種子都小; 當下種之後,生長起來,比一切蔬菜都大;並且長出大枝,以致天上的飛鳥能棲息在它的蔭下。』」 (谷4:30-32)

這比喻可以說是印證厄則克耳先知,有關默西亞的預言:

「吾主上主這樣說:『我要親自由高大的香柏樹梢上取下一枝條,從嫩枝的尖上折下一根嫩芽,親自把它栽植在高山峻嶺之上, 栽植在以色列的高山上,它要生長枝葉,結出果實,成為一棵高大的香柏;各種飛鳥要棲在它下,棲在他枝葉的蔭影之下。

如此,田野間的一切樹木都承認我是上主,都知道我曾使高大的樹矮小,使矮小的樹高大,使綠樹枯萎,使枯木發綠,我上主言出必行。』」 (則17:22-24)

先知預言在猶大滅亡以後,將有一根嫩芽生出,他要在以色列山上,建立普及萬邦的神國。

降生為人的聖言(耶穌基督),便是像嫩芽般,看似柔弱,但竟成了屋角的基石。

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看似是失敗者;就是這絕對的聽命與犧牲(無私的愛),成了人類走向真正生命的明燈。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1月28日)

「人拿燈來,豈是為放在斗底或床下嗎﹖不是為放在燈台上嗎﹖」(谷4:21)

耶穌是照世真光,是道路、真理和生命。因此,他的言行舉止必須在人前照耀,以彰顯天父的光榮。

作為基督門徒的我們,自然在思言行為上,同樣彰顯天父的光榮。

因此之故,我們須要在任何時刻,生活出這份基督的光輝。為了免我們陷入驕傲的陷阱,故耶穌特別提出,當我們做善事,左手不要讓右手知道:

「當你施捨時,不要叫你左手知道你右手所行的, 好使你的施捨隱而不露,你的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你。 」(瑪6:3-4)

無論我們做任何善工,純然為了父的光榮。假若只為彰顯個人的光榮,便失去了價值。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1月27日)

「凡有的,還要給他;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從他奪去。」(谷4:25)

按思高聖經註釋:人若愈善用聖寵,領受聖寵也愈多;人若輕忽聖寵,即連已有的也要喪失。

耶穌所講的『撒種的比喻』便能解釋到,不是天主不付予人恩寵,而是人不領情。請聽耶穌的解釋:

「那撒種的人撒的,是所講的「話」。
那撒在路旁的「話」,是指人聽了後,撒殫立時來,把撒在他們心裏的「話」奪了去。
同樣,那撒在石頭地裏的,是指人聽了這「話」後,立刻欣然接受; 但他們心裏沒有根,不能持久,及至為了這「話」發生艱難或迫害,立刻就跌倒了。
還有那撒在荊棘中的,是指人聽了這「話」後, 世俗的焦慮,財富的迷惑,以及其他的貪慾進來,把「話」蒙住了,結不出果實。
那撒在好地裏的,是指人聽了這「話」,就接受了,並結了果實,有的三十倍,有六十倍,有的一百倍。」(谷4:14-20)

誘惑是免不了的。耶穌開始傳教時,便在曠野中三受魔誘。不過,耶穌是以聖經的話語一一攻破魔鬼的試探。

同樣,當我們植根於天主聖言時,我們同樣可以擊破『世俗的焦慮,財富的迷惑』。

伯多祿前書寫道:「所以你們應放棄各種邪惡、各種欺詐、虛偽、嫉妒和各種誹謗, 應如初生的嬰兒貪求屬靈性的純奶,為使你們靠著它生長,以致得救。」(伯前2:1-2)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2010年1月26日)

「莊稼多而工人少,所以你們應當求莊稼的主人,派遣工人來,收割衪的莊稼。」(路10:2)

耶穌的召叫是直接的:「來,跟隨我! 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瑪4:19) 但也充滿安慰,正如他對伯多祿說:「不要害怕! 從今以後,你要做捕人的漁夫!」(路5:10)

門徒的使命要成為地鹽世光,即要成為另一位基督!

要跟隨主,障礙還是不少的:
「他們正走的時侯,在路上有一個人對耶穌說:『你不論往那裏去,我要跟隨你。』
耶穌給他說:『狐狸有穴,天上的飛鳥有巢;但是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
又對另一人說:『你跟隨我吧!」那人卻說:「主,請許我先去埋葬我的父親。」
耶穌給他說:『任憑死人去埋葬自己的死人吧! 至於你,你要去宣揚天主的國。』
又有一個人說:『主,我要跟隨你,但是請許我先告別我的家人。』
耶穌對他說:『手扶著犁而往後看的,不適於天主的國。』」 (路9:57-62)

跟隨主,要放棄一切,並不容易,但耶穌給我們肯定的說:「為人這是不可能的,但為天主一切都是可能的」(瑪16:26)

因此,我們明白祈求莊稼的主人(天父) 派遣工人來的重要性。

離開了主,我們人類是一無是處的。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1月25日)

「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谷16:15)

公元四十九年召開了宗徒會議。伯多祿為會議主席。他作證說:
「諸位仁人弟兄!你們深知,多時以前,天主就在你們中選定了,要藉我的口,為叫外邦人聽福音的道理而信從。
洞察人心的天主,已為他們作了證,因為賜給了他們聖神,如同賜給了我們一樣; 在我們和他們中間沒有作任何區別,因他以信德淨化了他們的心。
既然如此,現今你們為什麼試探天主,在門徒的頸項上,放上連我們的祖先和我們自己都不能負荷的軛呢﹖
但是,我們信我們得救,是藉著主耶穌的恩寵,正和他們一樣。 」 (宗15:7-11)

次雅各伯(耶路撒冷的主教)接著說:
「諸位仁人弟兄,請聽我說!
西滿述說了天主當初怎樣關心外邦人,由他們中選拔一個百姓,屬於自己名下; 先知的話也正與此相合, 如經上記載:
『以後我要回來,重建達味已傾倒的居所; 已坍塌了的,要把它重建而豎立起來, 為的是其餘的人, 即一切以我的名得名的民族,要尋求上主: 這是很久以前,公佈這事的主說的。 』
因此,按我的意見,不要再加給由外邦歸依天主的人煩難, 只要函告他們戒避偶像的玷污和奸淫,戒食窒死之物和血。
因為自古以來,在各城內都有宣講梅瑟的人,每安息日在會堂中誦讀他的書。 」 (宗15:13-21)

在早期教會,要衝破固有的思維,不是易事。從宗徒們的講解,亦可見到聖神不斷的工作。智慧與愛德,實是傳遞福音訊息的不二法門。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1月24日)

「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路4:21)

按猶太人安息日在會堂敬拜天主的儀式是先誦讀法律書,後讀先知書,隨後一人講道。

耶穌故意翻閱依61章,將默西亞的預言,貼在自己身上,為叫他們知道默西亞已來到:

『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衪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 宣佈上主恩慈之年。』

是否富人無份於天國呢?請聽一位富人與耶穌的對話:

「有一個首領問耶穌說:『善師,我要做什麼,才能承受永生﹖』

耶穌給他說:『你為什麼稱我善呢﹖除了天主一個外,沒有誰是善的。 誡命你都知道: 不可奸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應孝敬你的父母。 』

那人說:『這一切我自幼就都遵守了。』

耶穌聽後,便向他說:『你還缺少一樣:把你一切所有的都變賣了,施捨給窮人,你必有寶藏在天上,然後來跟隨我!』

那人聽了這話,異常悲傷,因為他是個很富有的人。

耶穌見他如此,便說:『那些有錢財的人,進入天主的國是多麼難啊! 駱駝穿過針孔比富有的人,進入天主的國還容易。』

聽眾遂說:『這樣,誰還能得救呢﹖』

耶穌說:『在人所不能的,在天主是可能的。』」 (路18:18-27)

原本為稅吏的瑪竇和匝凱,他們的改變便是最好的例子,前者放棄了一切來跟隨耶穌;後者則把一半家產施捨給窮人,不義之財四倍償還。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1月23日)

「耶穌到了家,群眾又聚集了來,以致他們連飯都不能吃。」(谷3:20)

耶穌連飯也不能吃,因為他把群眾的需要放在首要的位置。尚且,他還關心他們的溫飽,兩次顯了增餅的奇蹟。
若望福音更以加納婚宴、變水為酒的奇蹟,打開了耶穌公開傳教的序幕。

耶穌傳教的內涵當然以天國為核心。不過驅魔與治病,還是慈悲耶穌的特色。

事實上,當耶穌派遣門徒出外傳教時,必定給予他們驅魔治病的權柄。

請聽伯多祿在耶穌升天後的一段事蹟:
「伯多祿和若望在祈禱的時辰, 即第九時辰,上聖殿去。 有一個人從母胎中就瘸了;每天有人抬他來,放在名叫麗門的殿門前,好向進聖殿的人求施捨。
他看見伯多祿和若望要進聖殿,便要求給一點施捨。
伯多祿和若望定睛看著他說: 『你看我們!』
他就注目看他們,希望得點什麼。
伯多祿卻說:『銀子和金子,我沒有;但把我所有的給你:因納匝肋人耶穌基督的名字,你【起來】行走罷!』
於是握住他的右手,拉他起來; 他的腳和踝骨就立即強壯了。
他跳起來,能站立行走;遂同他們進入聖殿,隨走隨跳,讚美天主。 眾百姓也都看見他行走讚美天主。」
(宗3:1-9)

當人們懂得讚美、感謝天主的時候,耶穌已心滿意足。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1月22日)

「耶穌就選定了十二人,為同他常在一起,並為派遣他們去宣講, 且具有驅魔的權柄。」(谷3:14-15)

耶穌所選定的十二人中,有被稱為『磐石』的西滿(伯多祿)、被稱為『雷霆之子」的雅各伯和若望、被稱為『熱誠者』的西滿。

可見每位宗徒都有獨特的性格和使命。

我們可以說,他們也充滿了人性的弱點。

不過,與耶穌相交,頑石也可以點頭。

有一次,當耶穌說了:誰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在他們內便沒有生命時,部份門徒便離開了耶穌。
「於是耶穌向那十二人說:『難道你們也願走嗎?』
西滿伯多祿回答說:『主! 惟你有永生的話,我們去投奔誰呢? 我們相信,而且已知道你是天主的聖者。』」 (若6:67-69)

耶穌復活後,曾顯現給宗徒們。那次,多默不在場。「但他對他們說:『我除非看見他手上的釘孔,用我的指頭,探入釘孔;用我的手,探入他的肋膀,我決不信。』八天以後,耶穌的門徒又在屋裏,多默也和他們在一起。門戶關著,耶穌來了,站在中間說:『願你們平安!』 然後對多默說:『把你的指頭伸到這裏來,看看我的手罷! 並伸過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作無信的人,但要作個有信德的人。』 多默回答說:『我主! 我天主!』」 (若20:25-28)

宗徒們的軟弱、他們的信賴,是我們信仰生活上最好的借鏡。

梁達材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