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為定 (2010年1月21日)

「你是天主子。」(谷3:11)

邪魔用這句稱號,表面上,看似信服耶穌,實質是破壞天主的救世計劃,因為讓聽到的群眾便以為耶穌將起革命,把他們從羅馬人的奴役中解救出來。

不過,耶穌救世的使命卻與政治上的鬥爭剛剛背道而馳。

瑪竇便引用了依撒意亞先知書所講有關『上主的僕人』來形容耶穌的使命:

『看,我的僕人,他是我所揀選,我所鍾愛的;他是我心靈所喜悅的;我要使我的神住在衪身上,他必向外邦人傳佈真道。 他不爭辯,也不喧嚷,在街市上沒有人聽到他的聲音; 已壓破的蘆葦,他不折斷;將熄滅的燈心,他不吹滅,直到他使真道勝利。 外邦人將要期待他的名字。』 (依42:1-4)[參閱瑪12:15-21]

能行大奇蹟和異蹟,不一定是默西亞:「那時,若有人對你們說:看,默西亞在這裏,或說在那裏! 你們不要相信, 因為將有假默西亞和假先知興起,行大奇蹟和異蹟,以致如果可能,連被選的人也要被欺騙。」 (瑪24:23-24)

默西亞(受傅者)的使命,一如他的母親所形容的:『 衪伸出了手臂施展大能,驅散那些心高氣傲的人。
衪從高座上推下權勢者,卻舉揚了卑微貧困的人。 衪曾使飢餓者飽饗美物,反使那富有者空手而去。』(路1:51-53)

既然我們分享了『天主子』的生命,那麼讓『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精神,作為我們生活的座右銘。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1月20日)

「耶穌對那人說:『伸出手來!』他一伸,他的手就復了原。」(谷3:5)

耶穌不單是安息日的主人,也是一切受造物的主人,連魔鬼及風浪也要聽從他:

「不要作聲! 從他身上出去!」(谷1:25)[在葛法翁驅魔] 

「不要作聲,平定了罷!」(谷4:39)[平息風浪] 

「起來,拿你的床,回家去罷!」(谷2:11)[治好癱子]

「伸出手來!」(谷3:5) [治好枯手的人]

「女孩子,我命妳起來!」(谷5:41)[復活雅依洛的女兒]
「來跟隨我,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谷1:17)[召選門徒]

我們可以看到,耶穌以上的說話是帶有命令式的。

不過,耶穌在教導方面,大部份都是勸籲式的。

無論是『命令式』或『勸籲式』,天主的聖言永遠是天主聖意的表達,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只要我們肯服從,我們便生活在天主之內。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1月19日)

「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谷2:28)

聖奧斯定以耶穌所說:「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瑪11:28) 來解釋新約所要求的安息,來代替舊約所要求形體方面的休息。

聖多瑪斯也說:「安息日是指因耶穌所賜與我們心靈上的安息。」(參閱思高聖經辭典no.499)

可見在教父的教導中,真正的『安息』在乎生活在基督之內。

耶穌升天後,聖教會初興時,猶太信友似乎仍照猶太人習慣守安息日。在宗徒會議後,已以一週的第一天稱為主日,為紀念救主基督的復活。

基督徒的生活便是以基督為核心。

聖伯多祿在羅馬的監獄中,寫信給他的信友們:「你們要全力奮勉,在你們的信仰上還要加毅力,在毅力上加知識, 在知識上加節制,在節制上加忍耐,在忍耐上加虔敬, 在虔敬上加兄弟的友愛,在兄弟的友愛上加愛德。」(伯後1:5-7) 「這樣你們便更有把握,進入我們的主和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伯後1:11)

我們真正的安息便是活於基督的光及愛火中。

「主,離開了你,我們何去何從?你不單是安息日的主,也是我們的主。」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1月18日)

「新酒應裝在新皮囊裏。」(谷2:22)

『新酒』指新約的精神。

除非我們真的洗心革面,否則新約的精神很難活存於我們之內。

以下是聖保祿宗徒對『舊我』的反省:
「所以不要讓罪惡在你們必死的身體上為王, 致令你們順從它的情慾, 也不要把你們的肢體交與罪惡,作不義的武器;但該將你們自己獻於天主,有如從死者中復活的人,將你們的肢體獻於天主, 當作正義的武器: 罪惡不應再統治你們,因為你們已不在法律權下,而是在恩寵權下。」(羅6:12-14)

「為此我說,且在主內苦勸你們,生活不要再像外邦人,順隨自己的虛妄思念而生活; 他們的理智受了蒙蔽,因著他們的無知和固執,與天主的生命隔絕了。這樣的人既已麻木, 便縱情恣慾,貪行各種不潔。
但你們卻不是這樣學了基督。如果你們真聽過祂,按照在耶穌內的真理,在祂內受過教, 就該脫去你們照從前生活的舊人, 就是因順從享樂的慾念而敗壞的舊人, 應在心思念慮上改換一新,穿上新人,就是按照天主的肖像所造,具有真實的正義和聖善的新人。 」(弗4:17-23)

「所以誰若在基督內,他就是一個新受造物,舊的已成過去,看,都成了新的。」(格後5:17)

簡言之,要達到『新我』的境界,是要不斷與罪惡抗衡,而且要不斷從新開始。不過,我們不要害怕,因為基督已戰勝了這個世界。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1月17日)

「耶穌回答說:『女人,這於我和妳有什麼關係?我的時刻尚未來到。』」(若2:4)

『女人』,按猶太人的說法,表示尊敬。耶穌在十字架上,用了同樣的稱號:「女人,看,你的兒子!」 (若19:26)

按思高聖經的注釋:「聖母不但是耶穌生身的母親,而且,她在救贖的工程上,也佔有特殊的地位。為此,作者寫耶穌的傳教生活,以聖母的參與開始,也以聖母的參與作結。(p.1643)

被稱為原始福音的創世紀3章15節,便寫著有關這『女人』的預言:「我要把仇恨放在你和女人,你的後裔和她的後裔之間,她的後裔要踏碎你的頭顱,你要傷害他的腳跟。」

對『這於我和妳有什麼關係』這句話,思高聖經有如下的注釋:「耶穌是說:『在這事上我不能顧人情和親屬的關係,而應照我父所有的旨意(時候)去行。』」(p.1643)

「他們沒有酒了。」(是純粹母愛的流露!)

「他無論吩咐你們什麼,你們就作什麼。」(知子者,莫若母!)

「人人都先擺上好酒,當客人都喝夠了,才擺上次等的;你卻把好酒保留到現在。」(耶穌在新約帶來的福樂,遠超舊約時代。)

今天,人們把家庭奉獻給耶穌聖心、聖母聖心,便是讓聖母看顧我們的家庭、耶穌祝福我們的家庭。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1月16日)

「當耶穌前行時,看見阿耳斐的兒子肋未坐在稅關上,便向他說:『你跟隨我罷!』肋未就起來跟隨了耶穌。」(谷2:14)

耶穌召叫稅吏瑪竇成為門徒,正配合他所講的道理:「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召罪人。 」

耶穌的時代,「稅吏」被稱為「公罪人」,因為他們不單為羅馬人服務,且斂財稱著。

另一位受耶穌所感召的稅吏便是匝凱。他雖沒有被邀請成為宗徒,但他的改變,便足以感人。

「耶穌進了耶里哥,正經過的時候, 有一個人,名叫匝凱,他原是稅吏長,是個富有的人。
他想要看看耶穌是什麼人;但由於人多,不能看見,因為他身材短小。
於是他往前奔跑,攀上了一棵野桑樹,要看看耶穌,因為耶穌就要從那裏經過。
耶穌來到那地方,抬頭一看,對他說:「匝凱,你快下來!因為我今天必須住在你家中。」
他便趕快下來,喜悅地款留耶穌。 眾人見了,都竊竊私議說:『他竟到有罪的人那裏投宿。』
匝凱站起來對主說:『主,你看,我把我一半的財物施捨給窮人;我如果欺騙過誰,我就以四倍賠償。』 (路19:1-10)

瑪竇及匝凱兩位與富少年的故事恰相反:

「耶穌對那少年說:『你若願意是成全的,去! 變賣你所有的,施捨給窮人,你必有寶藏在天上; 然後來跟隨我。』
少年人一聽這話,就憂悶的走了,因為他擁有許多產業。 
於是,耶穌對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富人難進天國。 我再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孔,比富人進天國還容易。』 」(瑪19:21-24)

瑪竇及匝凱選擇了最好的一份。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1月15日)

「孩子! 你的罪赦了。」(谷2:5)

這位癱子不但得到肉體的痊癒,而且靈魂也潔淨了,因為他愛的多。
請聽耶穌在西滿家裡所說的一席話:
「耶穌對西滿說:『你看見這個婦人嗎? 我進了你的家,你沒有給我水洗腳,她卻用眼淚滴濕了我的腳,並用頭髮擦乾。
你沒有給我行口親禮,但她自從我進來,就不斷地口親我的腳 。
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 她卻用香液抹了我的腳。
故此,我告訴你:她的那許多罪得了赦免,因為她愛得多;但那少得赦免的,是愛的少。』」 (路7:44-47)

同樣 ,耶穌也因此而寬赦了與他同釘在十字上的一位盜賊 ,因為他認罪,並且呼求耶穌憐憫 。
請參閱路加所特有的記述:
「懸掛著的凶犯中,有一個侮辱耶穌說:『你不是默西亞嗎﹖救救你自己和我們吧!』
另一個凶犯應聲責斥他說:『你既然受同樣的刑罰, 連天主你都不怕嗎﹖ 這對我們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我們所受的,正配我們所行的;但是,這個人從未做過什麼不正當的事。』
隨後說:『耶穌,當你來為王時,請你紀念我!』
耶穌給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天你就要與我一同在樂園裏。 』」 (路23:39-43 )

這位盜賊不敢冀望立時能升天國,只是求耶穌記他一念,但耶穌卻說:「今天你就要與我一同在樂園裏。」

耶穌也看出那位癱子和縋他下去的四位朋友的信心,便故意的說:「孩子,你放心,你的罪赦了。」 (瑪9:2)

可見,信心的內涵,是包括痛悔一己的罪過。

假若我們沒有洗心革面的精神,我們表面的信心只是虛殼而已。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1月14日)

「耶穌動了憐憫的心,就伸手撫摸他,向他說:『我願意,你潔淨了罷!』」 (谷1:41)

耶穌還未說出『我願意』時,已動了憐憫的心,並伸手撫摸他。
愛德的第一步,是用『心』兼『行動』

「耶穌往一座名叫納因的城去,衪的門徒和許多群眾與衪同行。
臨近城門時,看,正抬出一個死人來,他是母親的獨生子,母親又是寡婦;且有本城的一大夥人陪著她。
主一看見她,就對她動了憐憫的心,向她說:『不要哭了!』
遂上前按住棺材,抬棺材的人就站住了。衪說:『青年人,我對你說:起來吧!』」 (路7:11-14)

「安息日,耶穌在一會堂裏施教。 有一女人,病魔纏身已十八年了,傴僂著,完全不能直立。
耶穌見了她,便叫她過來,給她說:『女人,你的病已消除了。』 遂給她按手,她即刻就挺直起來,光榮天主。」 (路13:10-13)

耶穌所實行的,也要求我們這樣做:「就如你派遣我到世界上來,照樣我也派遣他們到世界上去。 我為他們祝聖我自己,為叫他們也因真理而被祝聖。」 (若17:18-19)

耶穌所指出的真理,便是一份無私的愛,符合天主聖意的愛。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1月13日)

「耶穌治好了許多患各種病症的人,驅逐了許多魔鬼。」(谷1:34)

病症常被視為天主的懲罰或與撒旦有關的災禍,不過,也有例外。

「耶穌前行時,看見了一個生來瞎眼的人。 他的門徒就問他說:「辣彼,誰犯了罪?是他,還是他的父母,竟使他生來瞎眼呢?」
耶穌答覆說:「也不是他犯了罪,也不是他的父母,而是為叫天主的工作在他身上顯揚出來。」 (若9:1-3)

許多病人得到耶穌的治癒,不單在肉體上,而且在心靈上,因為看透人心的基督常補充說:「你的信德救了你!」
病症不一定來自撒旦,但撒旦一定會不遺餘力去削弱人的意志力,使他遠離天主。

「那時,耶穌被聖神領往曠野,為受魔鬼的試探。
衪四十天四十夜禁食,後來就餓了。 試探者就前來對衪說:『你若是天主子, 就命這些石頭變成餅吧!』」(瑪4:1-3)

可見,魔鬼連天主子也不放過,何況我們軟弱的人類。

故此,獲得健康的方法首要者是祈禱,其次則是守齋及獻祭。

耶穌治好一位附魔的兒童後,門徒問耶穌: 
「為什麼我們不能逐出這魔鬼呢?」

耶穌答說: 「但這類魔鬼非用祈禱和禁食,是不能趕出去的。」(參閱瑪17:19-21)

耶穌山園祈禱時, 對伯多祿說:「西滿!你睡覺嗎﹖你不能醒寤一個時辰嗎﹖
你們醒寤祈禱罷! 免陷於誘惑。心神固然切願,但肉體卻軟弱。」 (參閱谷14:37-38)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1月12日)

「人都驚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威似的,不像經師們一樣。」(谷1:22)

據思高聖經辭典:經師是充軍期間猶太人的精神領袖,精通梅瑟法律。新約時代的經師,大部份屬法利塞黨人,是公議會的的議員。他們享有立法、司法及司教權。可惜,耶穌時代的經師,大部份已變了質,因為他們與法利塞人同流合污。

不過,耶穌提醒群眾,當經師和法利塞人坐在梅瑟的講座時,則要聽取他們的教訓:「凡他們對你們所說的,你們要行要守;但不要照他們的行為去做,因為他們只說不做。」(瑪 23:3)

耶穌的一言一行,都是配合他所教導的。

「衪來到了納匝肋,自己曾受教養的地方;按他們的慣例,就在安息日那天進了會堂,並站起來要誦讀。
有人把依撒意亞先知書遞給衪;衪遂展開書卷,找到了一處,上邊寫說:
『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衪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 宣佈上主恩慈之年。』
衪把書卷捲起來,交給侍役,就坐下了。會堂內眾人的眼睛都注視著衪。
衪便開始對他們說:『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 (路4:16-21)

耶穌也實現了依撒意亞先知另一段預言:「看,我的僕人,他是我所揀選,我所鍾愛的;他是我心靈所喜悅的;我要使我的神住在衪身上,他必向外邦人傳佈真道。
他不爭辯,也不喧嚷,在街市上沒有人聽到他的聲音; 已壓破的蘆葦,他不折斷;將熄滅的燈心,他不吹滅,直到他使真道勝利。 外邦人將要期待他的名字。」(依42:1-4)(參閱瑪12:15-21)

不難理解,「人都驚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威似的,不像經師們一樣。」

耶穌的權威,不在於言詞,而在於身體力行。

梁達材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