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為定 (2010年3月5日)

「天主的國,必由你們中奪去,而交給結果子的外邦人。」(瑪21:43)

耶穌以『惡園戶的比喻』隱喻他將受的迫害。不過,他的死亡卻衍生了新的選民─教會,正如聖詠所預言:
「匠人棄而不用的石頭,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詠118:22)

依撒意亞先知曾寫了一首『葡萄園寓言詩』,其內容也相當貼切耶穌所講及猶太人背棄天主的事實:
「我要為我的愛友謳唱一首論及他葡萄園的愛歌:我的愛友有一座葡萄園,位於肥沃的山岡上;
他翻掘了土地,除去了石塊,栽上了精選的葡萄樹,園中築了一座守望台,又鑿了一個榨酒池:原希望它結好葡萄,它反倒結了野葡萄。

耶路撒冷的居民和猶大人啊! 現在請你們在我與我葡萄園之間,判別是非:
我為我的葡萄園所能做的,還有什麼沒有做到﹖我原希望它結好葡萄,為什麼卻結了野葡萄﹖
現在我要告訴你們,我將怎樣對待我的葡萄園:我必撤去它的籬笆,讓它被吞噬;拆毀它的圍牆,讓它受踐踏;
我要使他變成荒地,不再修剪,不再耕鋤,荊棘和蒺藜將叢叢而生;並且我要命令雲彩不再在它上降下時雨。

萬軍上主的葡萄園就是以色列家,而猶大人即是他鍾愛的幼苗。他原希望正義,看,竟是流血;他原希望公平,看,卻是冤聲! 」(依5:1-7)

不過,耶穌的血,絕不是白流的,而是洗淨人類一切罪過,並且把新約的子民團結在天主聖三內。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3月4日)

「如果他們不聽從梅瑟及先知,縱使有人從死者中復活了,他們也必不信服。」(路16:31)
或許為了這緣故,司祭長編造謊言,好去否定耶穌的復活:
「當婦女離去的時候,有幾個看守的兵士來到城裏,把所發生的事,全告訴了司祭長。 司祭長就同長老聚會商議之後,給了兵士許多錢, 囑咐他們說:『你們就說:我們睡覺的時候,他的門徒夜間來了,把他偷去了。 如果這事為總督聽見,有我們說好話,保管你們無事。』 兵士拿了銀錢,就照他們所囑咐的做了。這消息就在猶太人間傳揚開了,一直到今天。」(瑪28:11-15)
反而,為一沒有信仰的百夫長(大部份為非猶太人)卻說:「這人真是天主子。 」(瑪27:54)
無怪乎耶穌提醒群眾,不要跟從經師們的行徑:
「經師和法利塞人坐在梅瑟的講座上: 凡他們對你們所說的,你們要行要守;但不要照他們的行為去做,因為他們只說不做。」 (瑪23:2-3)
伯多祿在羅馬傳教的時候,寫了一封牧函,駁斥假教師:
「從前連在選民中,也有過假先知;同樣,將來在你們中,也要出現假教師,他們要倡導使人喪亡的異端,連救贖他們的主,也都敢否認:這是自取迅速的喪亡。
有許多人將要隨從他們的放蕩,甚至真理之道,也要因他們而受到誹謗。
他們因貪吝成性,要以花言巧語在你們身上營利;可是他們的案件自古以來,就未安閒,他們的喪亡也決不稍息。 」(伯後2:1-3)
今天如是,假若缺乏信仰生活上的配合,我們的宣講亦是空話連篇。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3月3日)

「就如人子來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生命,為大眾作贖價。」 (瑪20:28)
耶穌說這番話,特別是提醒他的兩位門徒,雅各伯和若望,因為他們希望在耶穌王國內,一個坐在他的右邊,一個坐在他的左邊。那時,門徒們還未明白默西亞的國度不是屬於現世的,雖然耶穌已是第三次談及他的苦難。
耶穌第一次談及他的苦難時,伯多祿出來阻攔,但耶穌責難了他;今次,似乎雅各伯和若望這兩兄弟還未領略耶穌的心意,且希望將來在耶穌的國度裡,坐上重要的位置。
不果,耶穌這次的語氣沒有像對待伯多祿那樣強烈,只是說:「你們不知道你們所求的是什麼。」繼而問:「你們能飲我將要飲的爵嗎?」
到那時,雅各伯和若望已明白了跟隨耶穌的先決條件,便爽快答道:「我們能!」
這也是這兩兄弟得著的地方:謙虛受教。
其實,不少耶穌的門徒已離開了他,因為覺得他的說話太生硬!
若望在他所寫的福音裡,便流露了心聲:「那普照每人的真光,正在進入這世界; 衪已在世界上;世界原是藉衪造成的;但世界卻不認識衪。 衪來到了自己的領域,自己的人卻沒有接受衪。」 (若1:9-11)
全然的犧牲,是耶穌留下來給我們服事他人的最高準則。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3月2日)

「你們的師傅只有一位,你們眾人都是兄弟。」(瑪23:8)
在約但河畔,耶穌受洗後,有聲音由天上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瑪3:17)
在大博爾山,耶穌顯聖容時,從雲中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從他!」(瑪17:5)
這上主聖神的聲音,回應了舊約先知們的啟示:
「我要傳報上主的聖旨:上主對我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了你。」(詠2:7)
「請看我扶持的僕人,我心靈喜愛的所選者! 我在他身上傾注了我的神,叫他給萬民傳佈真道。 」(依42:1)
「上主你的天主,要由你中間,由你兄弟中,為你興起一位像我一樣的先知,你們應聽信他。」 (申18:15)
我們的師傅,是一位僕人,是眾僕人中的僕人:
「他不呼喊,不喧嚷,在街市上也聽不到他的聲音。
破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熄的燈心,他不吹滅;他將忠實地傳佈真道。
他不沮喪,也不失望,直到他在世上奠定了真道,因為海島都期待著他的教誨。」(依42:2-4)
既然我們彼此為兄弟,更應以我們兄長耶穌的表樣為依歸:『非以役人,乃役於人』。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2010年3月1日)

「你們用什麼升斗量,也用什麼升斗量給你們。」(路6:38)
假若我們如是大方的話,天主比較我們更大方,因為「你們給,也就給你們;並且還要用好的,連按帶搖,以致外溢的升斗,倒在你們的懷裏。」
天主當然不是與我們計較的天主,而是大方的天主。從加納婚宴、伯多祿划往深處捕魚等的例子,便可見一斑。
「一次,伯多祿對耶穌說:「看,我們捨棄了一切,跟隨了你;那麼,將來我們可得到什麼呢?」
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這些跟隨我的人,在重生的世代,人子坐在自己光榮的寶座上時,你們也要坐在十二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支派;
並且,凡為我的名,捨棄了房屋,或兄弟、或姐妹、或父親、或母親、或妻子、或兒女、或田地的,必要領取百倍的賞報,並承受永生。」 (瑪19:27-29)
伯多祿雖曾三次背主,但當他三次重宣對主的信靠時,耶穌仍然肯定他為教會的『磐石』:
「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滿伯多祿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比他們更愛我嗎?」伯多祿回答說:『主,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就對他說:『你餵養我的羔羊。」
耶穌第二次又問他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愛我嗎?』伯多祿回答說:『主,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就對他說:『你牧放我的羊群。』
耶穌第三次問他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愛我嗎?』伯多祿因耶穌第三次問他說:『你愛我嗎?』便憂愁起來,遂向他說:『主啊! 一切你都知道,你曉得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羊群。』 (若21:15-17)
走天國的路,我們仍然要如履薄冰,不要因為天主是仁慈大方,便疏忽懶惰。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2月27日)

「所以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 (瑪5:48)
路加福音則另有說法:
「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 (路6:36)
『成全』表示毫無瑕疵;『慈悲』表示博愛大方。
無論如何,耶穌要求我們生活出天主創造我們時的景象:
「天主於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就是照天主的肖像造了人:造了一男一女…… 天主看了他所造的一切,認為樣樣都很好。」(參閱創1:27-31)
究竟天主要求我們如何去滿全祂的旨意呢?
或許耶穌所提示的『真福』能給予我們答案:
「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
溫良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承受土地。
飢渴慕義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得飽飫。
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
心裏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
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
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瑪5:3-10)
耶穌在世時便這樣生活了。他也希望我們這樣生活。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2月26日)

「除非你們的義德超過經師和法利塞人的義德,你們決進不了天國。」(瑪5:20)
由於經師和法利塞人只顧外表,忽略了內心的改革,故耶穌指出了他們的不是,更指出這種生活方式無法進天國。
要怎樣生活才能進天國呢?
「不是凡向我說『主啊! 主啊!』的人,就能進入天國;而是那承行我在天之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天國。 」 (瑪7:21)
那『承行我在天之父旨意的人』才有資格進入天國。
不過,也有無數的障礙;請聽耶穌解釋『種子的比喻』:
「凡聽天國的話,而不了解的,那惡者就來把撒在他心裏的奪去;這是指那撒在路旁的。
那撒在石頭地裏的,即是指人聽了話,立刻高興接受; 但在心裏沒有根,不能持久,一旦為這話發生了艱難和迫害,就立刻跌倒了。
那撒在荊棘中的,即是指人聽了話,卻有世俗的焦慮和財富的迷惑,把話蒙住了,結不出果實。
那撒在好地裏的,即是指那聽了話而了解的人,他當然結實,有結一百倍的,有結六十倍的,有結三十倍的。」 (瑪13:19-23)
要怎樣才可克服如斯多的阻礙呢?唯一的辦法,是學習耶穌的良善心謙:
「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變成如同小孩子一樣,決不能進天國。 所以,誰若自謙自卑如同這一個小孩,這人就是天國中最大的。」( 瑪18:3-4)
主,離開了你,我們何去何從?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2月25日)

「你們在天之父, 豈不更將好的賜與求衪的人?」(瑪7:11)
耶穌所指最好的,當然是為我們靈魂有益處的事物。這也可以解釋,不是我們所求的每一事物,為我們靈魂都是有益處的。
路加福音補充說:「你們縱然不善,尚且知道把好東西給你們的兒女,何況在天之父,有不更將聖神賜與求他的嗎﹖」 (路11:13) 可見,天父給我們最好的禮物便是聖神。
讓我們聆聽耶穌有關聖神的講話:
「當人押送你們到會堂,到長官及有權柄的人面前時,你們不要思慮怎樣申辯,或說什麼話, 因為在那個時刻,聖神必要教給你們應說的話。 」 (路12:11-12)
天主的智慧,在有需要的時候,便自會應運而生!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人除非由水和聖神而生,不能進天主的國。」 (若3:5)
耶穌是天國的門檻,聖神則是進天國的鑰匙!
「你們領受聖神罷! 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你們存留誰的,就給誰存留。」 (若20:22-23)
聖神藉司祭牧職把天主的神恩分施出去!
只要我們求,天國是屬於我們的。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2月24日)

「看,這裏有一位大於約納的!」(路11:32)
按思高聖經的注釋:阿米泰的兒子約納,原是北國公元前第八世紀的一位先知,但沒有留下任何著作。大約到了公元前第五世紀中葉,一位作者以約納先知為主角,編寫了本書;他的目的是為攻擊當時猶太人仇視異民,那種過激的狹義的民族主義。
本書的目的不是記述史事,而是訓誨讀者,使明白:上主是慈悲的、寬仁的。
作者雖未記述真正的史實,但說明以色列民在人類歷史中,為萬民得救應負的使命。
瑪竇特別指出,約納在大魚腹三天三夜的意義:「邪惡淫亂的世代要求徵兆,但除了約納先知的徵兆外,必不給它其他的徵兆。 有如約納曾在大魚腹中三天三夜,同樣,人子也要在地裏三天三夜。」 (瑪12:39-40)
復活的耶穌,無論為猶太人或是為異邦人,都是徵兆。
新的生命是來自徹底的犧牲!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2月23日)

「你們的父,在你們求祂以前,已知道你們需要什麼。」(瑪6:8)
故此,耶穌要求門徒「祈禱時,不要嘮嘮叨叨,如同外邦人一樣,因為他們以為只要多言,便可獲得垂允。」(瑪6:7)
究竟我們該懷著什麼心情去祈禱呢?
從耶穌所教導的『天主經』的內涵,得知我們要放下一己私意,才能投入「與主相階」的地步:即情懷天國、主旨承行、寬大為懷。
天主給予每個人的恩賜,各有特色。其目的只有一個:永遠活於天主的大愛之內。
同時,我們的生命與其他的人息息相關,故不能只達求個人的滿足便算數,因為我們彼此同屬一個天父。
另外,我們的『日用糧』,除了指平日的飲食外,『聖體聖事』當然是我們的『日用糧』,因為耶穌說過:「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 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他的血,在你們內,便沒有生命。 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必得永生,在末日,我且要叫他復活, 因為我的肉,是真實的食品;我的血,是真實的飲料。 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便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若6:53-56)
耶穌已為我們準備了一切,即天國的大門已為我們打開,能進去與否,便留待我們去作抉擇。
請聽耶穌所講的宴席的比喻:
「有一個人設了盛宴,邀請了許多人。 到了宴會的時刻,他便打發僕人去給被請的人說: 請來罷! 已經齊備了。 眾人開始一致推辭。第一個給他說:我買了一塊田地,必須前去看一看,請你原諒我。 另一個說:我買了五對牛,要去試試牠們,請你原諒我。 別的一個說: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
僕人回來把這事告訴了主人。家主就生了氣,給僕人說:你快出去,到城中的大街小巷,把那些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都領到這裏來。
僕人說:主,已經照你的吩咐辦了,可是還有空位子。 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大道以及籬笆邊,勉強人進來,好坐滿我的屋子。
我告訴你們:先前被請的那些人,沒有一個能嘗我這宴席的。」 (路14:16-24)
梁達材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