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Fr. Peter | Jan 10, 2010 | Gospel Reflection, Word Forever
「來跟隨我,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谷1:17)
這是耶穌召收首批門徒的呼喚。他們便是伯多祿、安德肋、雅各伯和若望。他們都立刻拋下網和父親,跟隨了他去。
據路加福音所載,門徒曾整夜捕魚而一無所獲。後來門徒便依耶穌所吩咐的,把船划到深處。結果便滿載而歸。伯多祿就跪伏在耶穌膝前說:「主,請你離開我,因為我是個罪人。」於是耶穌對伯多祿說:「不要害怕! 從今以後,你要做捕人的漁夫!」(路5:10)
耶穌指出,他不會因人的軟弱而不揀選他們。
據瑪竇福音記載,當耶穌見到若望及雅各伯時,他們在船上同自己的父親載伯德修理他們的網。「他們也立刻捨下了魚船和自己的父親,跟隨了衪。 」(瑪4:22)
可見耶穌有相當魅力!
不過,為什麼耶穌對我們又沒有那樣的吸引力呢?
唯一的解釋,我們好像那富少年,有心願跟隨耶穌,但沒有勇氣賣掉家當,施捨給窮人。即我們還未能完全放下私心,讓基督去把我們轉化過來。我們的心還是關著的呀!
梁達材神父
by Fr. Peter | Jan 9, 2010 | Gospel Reflection, Word Forever

「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喜悅。」(路3:22)
『洗禮』一詞,來自希臘文的動詞,原意是『浸入水中』。梅瑟法律明命在許多宗教的儀式舉行之前,要先行沐浴。
若翰的洗禮不是舊約法律洗禮的延續,而是準備默西亞選民的洗禮。教會的洗禮是因聖神及水而使人重生。
耶穌復活後正式命令宗徒往訓萬民,給他們付洗。不過,當耶穌接受若翰的洗禮時,已祝聖了新約洗禮的用水。
「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喜悅。」天父喜悅,因為洗禮成了人類得救的曙光。
伯多祿在羅馬寫信給小亞細亞的信友:「這水所預表的聖洗,如今賴耶穌基督的復活拯救了你們,並不是滌除肉體的污穢,而是向天主要求一純潔的良心。」(伯前3:21)
『純潔的良心』是進入天國的門檻,因為天主是美善的。
聖父因聖子而喜悅,因為聖子把聖父的愛毫無保留的啟示出來。聖子藉著聖言、十字架上的祭獻,顯示出天父對人類的大愛。
我們可以深信,天父最大的喜悅,莫過於我們步武基督的後塵,以承行天主旨意為依歸。
梁達材神父
by Fr. Peter | Jan 8, 2010 | Gospel Reflection, Word Forever
「衪應該興盛,我卻應該衰微。」(若3:30)
從字裡行間,可體會出若翰的胸襟是如斯偉大。
另外,不能不提的,是有關若翰的兩個門徒,即安德肋及若望的跟隨主的事跡:「第二天,若翰和他的兩個門徒,又在那裏站著, 若翰看見耶穌走過,便注視著衪說:『看,天主的羔羊!』 那兩個門徒聽見他說這話,便跟隨了耶穌。 」
「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著,便問他們說:『你們找什麼?』他們回答說:『辣彼! ──意即師傅──你住在那裏?』
衪向他們說:『你們來看看吧!』他們於是去了,看了衪住的地方;並且那一天就在衪那裡住下了。那時,大約是第十時辰。
西滿伯多祿的哥哥安德肋,就是聽了若翰的話,而跟隨了耶穌的那兩人中的一個, 先去找到了自己的弟弟西滿,並向他說:『我們找到了默西亞。』──意即基督。
遂領他到耶穌跟前,耶穌注視他說:『你是若望的兒子西滿,你要叫『刻法』」──意即伯多祿。』 (若1:35-42)
若望的描述,充滿動感,也可看出在當時,門徒接觸到耶穌後,便急不及待的把這喜訊傳揚開去。
的確,往後望,是不適宜做主的傳信者。
梁達材神父
by Fr. Peter | Jan 7, 2010 | Gospel Reflection, Word Forever
「我願意,你潔淨了吧!」(路5:13)
按馬爾谷記載,耶穌是對那痲瘋病人動了憐憫的心。亦由於憐憫的心,耶穌復活了納因城寡婦的獨子、以五餅二魚餵飽了五千人。
「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 (瑪5:7)
有關『憐憫』最經典的故事,莫過於伯多祿的提問及耶穌的比喻:
「那時,伯多祿前來對耶穌說:『主啊! 若我的弟兄得罪了我, 我該寬恕他多少次?直到七次嗎?』
耶穌對他說:『我不對你說: 直到七次,而是到七十個七次。
為此天國好比一個君王,要同他的僕人算賬。
他開始算賬的時候, 給他送來一個欠他一萬「塔冷通」的, 因他沒有可還的,主人就下令,要他把自己和妻子兒女,以及他所有的一切,都變賣來還債。
那僕人就俯伏在地叩拜他說:主啊! 容忍我吧! 一切我都要還給你。
那僕人的主人就動心把釋放了,並且也赦免了他的債。
那僕人正出去時,遇見一個欠他一百「德納」的同伴,他就抓住他,扼住他的喉嚨說:還你欠的債!
他的同伴就俯伏在地哀求他說:容忍我吧! 我必還給你。 可是他不願意,且把他下在監裏,直到他還清了欠債。
他的同伴看見所發生的事,非常悲憤,遂去把所發生的一切告訴了主人。
於是主人把那僕人叫來,對他說:惡僕! 因為你哀求了我,我赦免了你那一切的債; 難道你不該憐憫你的同伴,如同我憐憫了你一樣嗎!
他的主人大怒,遂把他交給刑役,直到他還清所欠的一切。
如果你們不各自從心裏寬恕自己的弟兄,我的天父也要這樣對待你們。』」 (瑪18:21-35)
耶穌是願意對我們有求必應,但也願意我們以同樣的心情去善待近人。
梁達材神父
by Fr. Peter | Jan 6, 2010 | Gospel Reflection, Word Forever
「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路4:21)
路加福音接著說:「眾人都稱讚他,驚奇他口中所說的動聽的話。」
耶穌的話動聽,是因為他身體力行。
眾人的眼中,可體察到耶穌的確是依撒意亞先知書所描述的:『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衪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 宣佈上主恩慈之年。』
耶穌誕生於白冷。此地,自達味在耶京建都之後,便寂寂無名,雖然米該亞預言以民的救星,將出生於白冷。
耶穌不但降生於不顯赫的城市;他連較舒適的枕首之地也沒有:只是門戶大開的山洞及蓄牲用以食糧的馬槽。
探望他的第一批群眾便是那些出身寒微的牧羊人。
我們也可想像,聖家逃往埃及,旅途中的危險多的是。
耶穌三十年的木匠生涯也受盡人間白眼,因為沒有高尚的社會地位。「這不是若瑟的兒子嗎﹖」絕不是讚美之詞。
不過,耶穌對人們的白眼淡然待之。耶穌以草根階層的身份去見證,真正束縛人類的,絕非貧窮、被俘虜或受壓迫的際遇,而是自私、驕傲及自大。
耶穌帶給人類的救恩便是純樸、謙卑及服從。
梁達材神父
by Fr. Peter | Jan 5, 2010 | Gospel Reflection, Word Forever
「放心! 是我。不要怕!」(谷6:50)
耶穌打發門徒先乘船往對岸去後,便獨自上山祈禱。到了夜間四更時分(晚上十時),海上起了大風。耶穌步行海面,朝著他們走來,有意越過他們。
難以解釋的,為何門徒留下耶穌獨自一人在岸上?可能門徒若不離開的話,那數千群眾可能不願意散去。結果,耶穌成功遣散了那大批的群眾。
耶穌真正的休息便是在祈禱中與父合而為一。
在山崗上,耶穌也察覺到門徒受著波浪的顛簸。他的心仍是記掛念著他們的。善牧怎能忘懷自己的羊群呢?
耶穌也是充滿幽默感的。因為他有意越過他們!
此情此境,瑪竇福音加上了一段令人驚喜的記述:「伯多祿回答說:『主! 如果是你,就叫我在水面上步行到你那裏罷 !』
耶穌說:『來罷!』伯多祿遂從船上下來,走在水面上,往耶穌那裏去。
但他一見風勢很強,就害怕起來,並開始下沉,遂大叫說:「主,救我罷!」
耶穌立刻伸手拉住他,對他說:『小信德的人哪! 你為甚麼懷疑?』
他們上了船,風就停了。」(瑪14:28-32)
耶穌的行徑,千變萬化,超乎人們的想像:他不單自己步行海面,甚至幫助伯多祿步行海面。他是願意讓門徒明白到,他是如何愛錫每一位信賴他的人。
梁達材神父
by Fr. Peter | Jan 4, 2010 | Gospel Reflection, Word Forever
「耶穌一下船,看見一大夥群眾,就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因為他們好像沒有牧人的羊,遂開口教訓他們許多事。 」(谷6:34)
在此之前,門徒宣講歸來,將他們所作所教的一切,都報告給耶穌。 耶穌向他們說:「你們來,私下到荒野的地方去休息一會兒!」
不過,群眾仍是不放過聞道的機會。「群眾看見耶穌和門徒走了。許多人也知道他們要去的地方,便從各城徒步,一起往那裏奔走,且在他們以先到了。」(谷6:33)
耶穌是不難找到的,只要我們知道他的去向便成。特別當我們真有需要的時候,他還會放下其它的事物來找我們:「如果一個人有一百隻羊,其中一隻迷失了路,他豈不把那九十九隻留在山上,而去尋找那隻迷失了路的嗎? 」(瑪18:12)
耶穌所表達憐憫的心是具體的,不是空談。他原來的計劃是與門徒一起休息,但基於群眾的渴求,他也放棄了休息的時間。
「你們因我的名無論求父什麼,我必要踐行,為叫父在子身上獲得光榮。 你們若因我的名向我求什麼,我必要踐行。 」 (若14:13-14)
純然的愛(天主的愛)是了無止境的。天主永遠不會拒絕任何人。當然天主也願意我們這樣做。「這是我的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 」(若15:12)
梁達材神父
返回一言為定目錄
by Fr. Peter | Jan 4, 2010 | Gospel Reflection, Word Forever
「你們悔改吧! 因為天國臨近了。」(瑪4:17)
若翰洗者亦以同樣的宣講,開始了他作為前軀的使命。
我們原來照天主的肖像而受造,也要按天主的肖像而生活。
天主是愛。當我們不在愛中的時候,我們便與主無份。故此,「天國是以猛力奪取的,以猛力奪取的人,就攫取了它。」(瑪11:12)
也因此緣故:「倘若你的手,或你的腳使你跌倒,砍下它來,從你身上扔掉,為你或殘或瘸進入生命,比有雙手雙腳而被投入永火中更好。
倘若你的眼使你跌倒,剜出它來,,從你身上扔掉,為你有一隻眼進入生命,比有雙眼而被投入永火中更好。 」(瑪18:8-9)
耶穌以無花果樹的比喻,勸說我們要把握機會,改過自新,以免後悔莫及:「有一個人曾將一棵無花果樹,栽在自己的葡萄園內。他來在樹上找果子,但沒有找到,
便對園丁說:你看,我三年來在這棵無花果樹上找果子,但沒有找到,你砍掉它罷,為什麼讓它荒廢土地﹖
園丁回答說: 主人,再容它這一年罷! 待我在它周圍掘土,加上糞; 將來如果結果子就算了;不然的話,你就把它砍了。」 (路13:6-9)
讓我們不要浪費現有的恩寵時刻。
天主的國雖近在咫尺,我們仍需努力,免得耶穌在我們心靈的內室,找不到枕首之地。
梁達材神父
返回一言為定目錄
by Fr. Peter | Jan 2, 2010 | Medjugorje
Latest Special Medjugorje Message, January 2, 2010
Our Lady’s apparitions to Mirjana
“Dear children, today I am calling you to set out with me, with complete trust and love, because I desire to acquaint you with my Son. Do not be afraid, my children; I am here with you, I am next to you. I am showing you the way to forgive yourselves, to forgive others, and, with sincere repentance of heart, to kneel before the Father. Make everything die in you that hinders you from loving and saving – that you may be with Him and in Him. Decide for a new beginning, a beginning of sincere love of God Himself. Thank you.”
親愛的孩子們:
今天我邀請你們以完全的信賴及愛心、聯同我一起前進,因為我希望你們和我的聖子成為好朋友。
孩子們,不要害怕,我和你們在一起,我就在你們身邊。我教導你們如何寬恕自己及寬恕他人,同時以誠懇懺悔的心,跪在天父面前。
讓一切阻礙你們得到救恩及去愛的事情遠離你們,好使你們更能和主耶穌在一起,並住在他內。
決志有一個新的開始、一個真誠愛慕天主的開始。
多謝你們!
(2010年1月2日聖母給Mirjana的訊息)
梁達材神父躬譯
by Fr. Peter | Jan 2, 2010 | Gospel Reflection, Word Forever

「看,有賢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 說: 『才誕生的猶太人君王在哪裏﹖我們在東方見到了衪的星,特來朝拜衪。 』」(瑪2:1-2)
按思高聖經辭典:「賢士」一詞是來自波斯文,他們一方面專務宗教的傳授,另一方面研究天文星象學。他們來朝拜獻禮時,耶穌大概滿了一歲或兩歲。至於說是三位賢士,是基於三種禮品:黃金、乳香、沒藥。到了第八世紀才給他們叫Caspar、Melchior及Balta-ssar.十二世紀時,更把所謂的三賢士的「遺骸」自米蘭移入德國科倫大堂內,這一切的確只是些沒有充分歷史為憑的傳授。(no. 2411)
耶穌基督雖然本身是猶太人,但他的使命是要拯救全人類,故博學的波斯人絕無困難去認出、一位偉人將要降生於猶大境內。
『特來朝拜衪』表示並非巧遇,而是聽從了聖神的呼喚。
今天,主耶穌同樣向著每一個人揮手。他仍然等待著我們的回應。他可能藉一些事故、一些朋友的勸言、或可能一些痛苦際遇,幫助我們回心轉意,重回到他的身邊。
梁達材神父
返回一言為定目錄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