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向愛爾蘭主教們表示:對未成年人的性侵犯是可惡的罪行和冒犯天主的罪過

16/02/2010
(梵蒂岡電臺訊)勇敢誠懇地面對修會人員和司鐸對未成年人性侵犯的悲痛局勢:這是教宗本篤十六世向這兩天在梵蒂岡討論這一令人心痛事件的愛爾蘭主教們作出的勸勉。會議結束後,聖座新聞室發表公告,强調了愛爾蘭主教們與有關當局合作的决心。公告幷指出,在四旬期將發表教宗致愛爾蘭天主教徒的牧函。

公告指出,教宗本篤十六世向愛爾蘭主教們强調,對未成年人的性侵犯不僅是“可憎惡的罪行”,也是“冒犯天主、傷害按照天主肖像受造的人的尊嚴。”教宗承認“眼下的局勢不會迅速得到解决”,但他鼓勵主教們“果斷堅决地面對過去的問題,誠懇勇敢地面對當下的危機。”公告表示,教宗對在梵蒂岡召開的會議寄予希望,他表示但願這次會議能有助于主教們團結起來,用一個聲音說話,好能認出使受害的人感到慰藉的具體步驟,鼓勵在基督內更新信德,重建教會在道德精神上的信譽。

公告繼續指出,教宗也提到令教會受傷害的“較普遍的信仰危機”,說這個危機同“人未受到尊重”有關聯。教宗這樣反思說,信德的削弱“是導致對未成年人性侵犯現象的一個重要因素。”他因此强調,有必要對整個事件作“深入的神學思索”,幷且希望今後要對準備晋鐸和願意度奉獻生活的人做好牧靈、神修和人性方面的工作。愛爾蘭的主教們在這兩天的會議中仔細審閱了教宗本篤十六世寫給愛爾蘭天主教徒牧函的初稿。在主教們提出意見後,牧函將在四旬期內發表。

愛爾蘭主教們承認,這一令人心痛的事件導致了對地方教會領導人的“信任危機”,“損害了教會爲福音作的見證和有關道德的訓導。”愛爾蘭主教們坦率地談到了性侵犯的受害者心中的痛苦、憤怒、羞辱和看到的壞表樣。同時他們也强調,雖然“無可置否”,在目前的危機中也有“判决出現錯誤和漏洞”的情况,現在建起的“保障兒童及孩子們安全”的措施意義重大。主教們最後不忘重申他們與愛爾蘭民政當局合作的承諾。

教宗在聖召節文告中說:司鐸的見證能激發聖召

16/02/2010
(梵蒂岡電臺訊)聖座于昨天16日發表了教宗本篤十六世爲今年國際聖召節撰寫的文告。今年于4月25日“善牧主日”舉行的第47届國際聖召節,所選的主題是:見證激發聖召。

教宗在文告中指出,聖召蓬勃,首先是出于天主不要求回報的行動。但已經接受天主召叫的個人和團體所作的衆多良好見證,能有助于聖召的蓬勃發展。教宗說,每一個度奉獻生活的人都本著忠于福音的精神來跟隨基督,這樣,他成了與這個世界對立的記號。因爲“這個世界的思維經常受到物質主義、自私和個人主義的影響。”教宗强調,模仿基督,與基督一致,是奉獻生活的理想,是爲天主在人類生活與歷史中占首位所作的見證。這樣的見證,能够激發他人對基督的呼喚做出慷慨的回應。

教宗接著說,與基督的友誼是司鐸聖召和度奉獻生活聖召的基本要素。他幷提出司鐸生活見證能够激發聖召的三個層面,就是:祈禱,將自己完全奉獻給天主、做一個與人融合的人。關于第一個層面:祈禱,教宗說,作爲天主的人,必要生活在天主的愛中,聆聽天主的話。至于第二個層面:教宗說,將自己完全奉獻給天主,便也能够將自己奉獻給天主托付他牧養的人,幷作許多弟兄的同伴,使他們打開心懷與基督相會。最後,司鐸應該是一個與他人融合的人,他要向所有的人開放,令天主托付給他的羊群團結起來一同前進。教宗重申,如果青年們見到司鐸孤單悲傷,他們當然不會跟隨司鐸的榜樣,而會想:這就是神父的未來。因此,教宗請司鐸們實現共融的生活,向青年們展示做司鐸的美好。教宗說:“如果修會人士和司鐸忠于他們的聖召,便能將他們侍奉基督的喜樂傳給其他的人,邀請所有的基督信徒回應天主呼喚世人成聖的召叫。”

教宗本篤十六世三鐘經講話,指出基督的正義不是經由政治革命,而是愛、十字架和復活

15/02/2010
(梵蒂岡電臺訊)教宗本篤十六世結束了在明愛之家的訪問後,正逢中午時分,他依照傳統慣例,從自己的書房窗口帶領信友們公念三鐘經。主日這天,羅馬天氣寒冷,又被陰雲遮蓋,却仍有數千名朝聖信友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等候教宗的出現,聆聽他的講話。教宗在念經前先講解了當天彌撒福音中有關真福的內容,强調對貧窮人和受壓迫人有關正義的期待,耶穌的回答不是經由政治革命,而是愛,是他的十字架及復活。當天也是中國和越南等亞洲國家及地區的農曆新年,教宗在帶領信友們念完三鐘經之後表達了他的祝福。他說:

“在亞洲許多國家,例如我想到中國和越南,以及遍布全球的許多團體,今天慶祝農曆新年。這個節慶爲這些地區的人民是鞏固家庭成員及各代人之間聯繫的極好機會。我祝福大家保持幷增强精神和道德價值的豐厚遺産,使之穩固地植根于這些人民的文化中。”

教宗在結束三鐘經活動前也提到在當天紀念的兩位歐洲主保,聖齊利祿和聖梅多弟。他說這兩位聖人傳授的基督信仰價值始終是歐洲統一的基礎。

當天主日彌撒的福音取自聖路加關于真福與真禍的山中聖訓。爲什麽耶穌把貧窮的人、饑餓的人、哭泣的人和遭拒絕的人稱爲有福的呢?教宗解釋說:“因爲天主的正義將使這些人得到飽飫,使他們歡笑,所受到的各種虛假的指控得到賠償,總之天主要將他們迎接到他的國度中。”教宗說:“真福是建立在有天主的公義存在這個事實上的,即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參路14,11)。” 教宗進一步解釋說,事實上,聖史路加闡述了四類“有福的”人之後,又列出了四個告誡,即“有禍的”人,這些人是富有的、現今飽飫的、現今歡笑的和受衆人誇贊的,因爲正如耶穌所言:“有最後的將成爲最先的,也有最先的將成爲最後的。”(路13,30)

教宗解釋說:“基督的福音積極地回應了人對正義的渴望,但所用的方式是意想不到和出人意料的。耶穌沒有提出社會和政治性的革命,而是以他的十字架和復活已經實現的愛的革命。真福是建立在他的十字架及復活之上的,提出了以巴斯卦爲開端的正義的新視野,因著這個視野我們得以成爲義人幷且建設一個更好的世界。”

最後,教宗祈求童貞聖母引領我們在四旬期這段的旅程,好使我們擺脫自負的幻想,承認我們需要天主,需要他的憐憫,好能進入他正義、愛及和平的國度。

教宗本篤十六世將于2月11日主持世界病人日彌撒

梵蒂岡電臺訊)教宗本篤十六世將于11日星期四上午10點30分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一台病人日彌撒。當天是露德聖母瞻禮,也是第17届世界病人日,今年病人日的主題是:“教會爲受苦人提供愛的服務”教宗多次發表講話,談到人在疾病和痛苦中的尊嚴與價值。

“爲什麽我們受痛苦?能否把痛苦的經驗視爲正面的?誰能把我們從痛苦和死亡中解救出來?”教宗知道痛苦使人對存在産生許多問題,在很多時刻上,這樣的疑問找不到答案。事實上,痛苦是理性無法解開的迷。然而,痛苦幷非沒有意義。

教宗說:“天主在我們接受考驗和病苦中,奇妙地探望了我們,如果我們完全信賴他的聖意,我們就能够體驗到他的愛的力量。”(2007年12月2日訪問聖洗者若翰醫院的講話)。

教宗强調,疾病是個極爲痛苦和獨特的考驗,但是在天主的奧迹面前却取得了意義,成爲成聖的禮物和機會。痛苦在天主的奧迹中成爲對他人的愛。教宗向梵蒂岡附近臨終關懷中心的病人們指出:“你們的健康狀况見證了真正的生命不在這裏,而在天主那裏,我們每個人要是謙遜地跟隨在納匝肋的耶穌後面,就會在那個地方找到喜悅。”(2009年12月10日訪問臨終關懷中心)。

爲此,教宗提醒人們必須反對功效主義的思想,這種思想企圖排斥病人,把他們當作社會的負擔和問題。教宗又提到醫院和診療所是見證激起希望的基督愛的最好場所。這個希望只能是天主。教宗說:“只有天主能够鏟除邪惡的威力,而耶穌基督來到世界上,正是要給我們啓示天主拯救我們的計劃。信德幫助我們瞭解人性的意義,也因此包括痛苦的意義。”(2009年6月21日訪問聖若望·羅通多朝聖地)。

教宗特別勉勵醫護人員每日爲天主對受苦人的愛作見證。他强調說,愛德在對病人的照顧中具有特別意義。教宗幷指出健康牧靈的基礎植根在聖體聖事中。他說:“醫療牧靈工作能够從聖體聖事中不斷汲取有效醫治病患和提升人性尊嚴的力量。”(2007年3月22日會見聖座醫療牧靈委員會全體委員)。

Pope’s Message to Priests: We Must Blog


(Source: Mashable The Social Media Guide)

Pope Benedict XVI has a message for priests of the Catholic Church: They must proclaim the gospel by not only having a website, but by blogging and utilizing new web communication tools.

The 265th Pope of the Catholic Church has been an unexpectedly strong proponent of social media. Last year, he launched a YouTube channel, and six months ago, he released Facebook and iPhone apps to spread the Church’s message. It looks like that he hopes Catholic priests will follow his digital example.

In his message, the Pope acknowledges that priests face new challenges due to cultural shifts that have brought the conversation online. Thus, priests must do more than just take the Word of the gospel to the web.

Here’s a small excerpt from the entire message from the Pope:

“The spread of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and its rich ‘menu of options’ might make us think it sufficient simply to be present on the Web, or to see it only as a space to be filled. Yet priests can rightly be expected to be present in the world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s as faithful witnesses to the Gospel, exercising their proper role as leaders of communities which increasingly express themselves with the different ‘voices’ provided by the digital marketplace. Priests are thus challenged to proclaim the Gospel by employing the latest generation of audiovisual resources (images, videos, animated features, blogs, websites) which, alongside traditional means, can open up broad new vistas for dialogue, evangelization and catechesis.”

We have to give the Pope high marks for his push to make the Church more effective in the digital realm. While the Pope is not on Twitter (), his Pope2you initiative is definitely a step in the right direction. He clearly knows that reaching young believers requires going to the places where they spend their time and converse. More and more, that is social media.

聖座社會傳播委員會記者招待會介紹教宗今年世界社會傳播日文告:司鐸亦應在網站上宣講基督

梵蒂岡電臺訊)聖座社會傳播委員會主席克勞迪奧·瑪利亞·切利縂主教、委員會秘書長保羅·泰伊元月二十三日在梵蒂岡新聞室舉行記者招待會,介紹教宗本篤十六世為今年第四十四屆世界社會傳播日撰寫的文告。本屆世界傳播日在今年五月十六日星期天舉行。而元月二十四日是教會紀念新聞傳播界人士主保聖方濟各撒肋爵的節日,按照慣例,聖座在這一天公佈教宗撰寫的當年文告。今年文告的主題是:《數位世界中的司鐸與牧靈工作:為聖言服務的新媒體》。

教宗在文告中強調:網路網站如今已成爲宣講福音不可或缺的工具。身為司鐸的人既然必須為基督作證直道地極,因此也包括今日的數位世界。教宗要求司鐸們意識到如今已經處在歷史新頁開啓的時代,在這時代中宣講福音的責任不但增加,而且越行迫切,它要求神父更具理由動機和效力,為宣講福音效命。神職人員必須關心到現代傳播媒體界的牧靈工作,加強努力,設法使媒體也成為服務天主聖言的場所。

教宗指出:沒有任何途徑可以阻止人以基督之名來接近他人。但這並不是說神父們必須費神管理網站網路的事,因爲這為神職人員也是一種需要避免的危險,而是說身為司鐸的人在忠心實踐司鐸職務上,也必須賦給數位世界一個精神,一個靈魂,也就是宣講基督。

教宗的文告想到生活在文化大變化時代中的青年,因此要求司鐸格外關心那些生活在尋找、或不相信、或失落信心但仍然渴望永恒真理的人。教宗把網站網路假設成一個供每個民族祈禱的家,類似耶路撒冷聖殿前面專供教外人士聚集的前廊前廳,在這裡可以和每位尚未認識天主、卻渴望認識祂的人會晤交談,作爲與天主真正接觸的準備。教宗因此指出:在網路網站世界中必須使人看到天主對我們愛的關注不是過去的事情,也不是一種學術理論,而是具體的事實。我們必須讓當代迷途的人看到天主的臨近,發現在基督内我們都是一家人。

最後,教宗強調:為基督信徒來説,網站網路世界是個大機緣,它提供新的遠景和遼闊無邊的牧靈園地,讓信友在這嶄新的園地中繼續成爲基督的見證。

在記者招待會中,有記者向切利縂主教問及某些國家阻止人民進入網站的問題,聖座這位首長說:“我們始終渴望越來越能夠自由地宣講基督福音。當我擔任國務院與各國關係部門副秘書長時,多少次我必須説明我們不希望享有特權,只希望天主教團體能夠享有它應有的自由”。克勞迪奧·切利縂主教又表示:“雖然如此,仍然滿意看到在中國有不少天主教網站正在發展”。

教會禮儀聖女依搦斯紀念日羅馬聖女依搦斯聖殿依傳統奉獻兩隻白羔羊給教宗

梵蒂岡電臺訊)元月二十一日教會禮儀紀念第三世紀羅馬殉道童貞聖女依搦斯。按照古來傳統,在這一天上午,羅馬聖女依搦斯聖殿預先祝福了兩隻白色小羔羊, 于中午時分送到梵蒂岡,在宗座大樓烏爾巴諾八世小聖堂舉行呈獻給教宗的簡單儀式。禮節之後,教宗便派專人把小羔羊送到羅馬附近一座隱修院飼養。羔羊長大 後,羊毛則取來織造肩帶,讓羅馬教宗和世界各教省縂主教披帶,象徵他們與伯多祿繼承人羅馬教宗之間的特殊關係。通常在每年六月二十九日聖伯多祿聖保祿兩位 宗徒紀念日當天,教宗在聖伯多祿大殿舉行隆重慶典彌撒當中,親自授白羊毛肩帶給他一年來新任命的教省縂主教。

羔羊、教省縂主教和童貞聖女 依搦斯之間的關係純粹基於這位聖女的殉道。第三第四世紀之間,羅馬帝國皇帝迫害基督的教會,很多信徒爲了保全性命背了教。這位年僅十二嵗的依搦斯寧死也不 背棄基督,因此遭羅馬皇帝命人用劍刺穿喉嚨而死。這種酷刑就是宰殺羊的手法。今天我們看到的有關這位聖女的畫像,縂有一隻羔羊披在肩上,象徵著基督為救贖 人類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這位年幼的殉道聖女所效法的就是基督的榜樣。從這裡我們就知道全球各地教省縂主教肩上披著這樣的白羊毛肩帶意味著什麽。

元 月二十一日這天,教會禮儀告訴我們天主在軟弱者身上顯示了祂的大能,祂賜給手無寸鐵、沒有自衛能力的人視死如歸,敢于為信仰基督而殉道的勇氣力量。這也是 十字架被某些人視爲絆腳石和愚蠢的原因所在。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二零零八年十月二十九日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曾說:“十字架之所以被視爲絆腳石和愚蠢,就在 於在那看來只有失敗和痛苦的地方,那裏卻充滿著天主無限愛的整個力量。十字架就是愛的表示,而愛就是真正的力量,這個力量彰顯在表面看來軟弱的人身上”。

在 聖女依搦斯紀念日彌撒的第一篇讀經中,聖保祿宗徒告訴基督信徒:“沒有任何事情可以使我們和基督的愛分離”,迫害也好,危險也好,死亡也好,都對我們無能 爲力。聖保祿又說:爲了基督的緣故,我們整天被置於死亡之中,好像待宰的羔羊。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聖斯德望殉道紀念日當天,教宗在三鐘經祈禱講話 中說:“基督信徒的殉道使愛戰勝了仇恨與死亡。爲此,讓我們為所有因著忠於基督和教會而受苦的人祈禱。願致命者之后至聖瑪利亞幫助我們成爲福音可信的見 證,以沒有武裝的真理和愛德力量來回應敵視我們的人”。

聖座記者招待會介紹中東主教特別會議大綱,内容以世界政治與宗教信仰爲主

19/01/2010
(梵蒂岡電臺訊)聖座世界主教會議與元月十九日在梵蒂岡新聞室舉行記者招待會,介紹今年十月將在梵蒂岡舉行的中東主教特別會議的内容大綱。記者招待會由聖座發言人隆巴迪神父主持,主要發言人是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尼古拉·埃泰洛維奇縂主教。

未來中東主教特別會議大綱除了序言外,共有三章,另有三十二個問題供給與會的主教參考,表示意見,作爲未來會議討論的主要議題。

負責世界主教會議的埃泰洛維奇縂主教指出:會議的主要目的是牧靈,但也將討論中東天主教當前面對的種種挑戰。與會的教長將有一百五十位,包括中東地區所有的主教,他們代表著從埃及到伊朗這整個地區的一千七百萬天主教徒。會議大綱觸及中東地區的政治動亂,宗教自由,威脅基督信徒的伊斯蘭教某些極端組織份子。

埃泰洛維奇秘書長說:“面對當前的局勢,會議大綱建議培育基督信徒,使他們能夠在私人和公開場合更忠誠地度基督信仰生活。此外,基督信徒也必須繼續為建立一個民主、尊重人權和義務的社會作出貢獻”。

主教會議綱要提到主教與教友的共融,並強調必須增加天主教與其他信奉基督的教會團體的對話。至於與猶太教的對話,埃泰洛維奇縂主教表示:這受到中東政治局勢的約束,因爲以色列國和阿拉伯世界至今彼此對立。無論如何,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人民都有權利擁有自己的國家,並在國内享受和平的生活。

這位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並指出:“無論如何,縂要強調宗教計劃與政治計劃的區別;不可利用聖經作爲政治目的;也不可以利用政治達到宗教目的。在這觀點下需要重視的是猶太教與基督宗教、以及舊約聖經與新約聖經之間的關係”。

此外,埃泰洛維奇秘書長也提到基督宗教與伊斯蘭教的關係,他說基督信徒有權利要求自己的權利受到尊重,也受到以伊斯蘭教爲主的中東各國憲法的承認。他說:“不幸的是由於在宗教和政治之間缺乏清晰的區別,以致基督信徒經常處在非國民的狀況下。爲了改善這種局勢,需要促進對話,增進彼此的了解。此外,也需要鼓勵藉著傳播媒體,甚至發行小冊,客觀地介紹基督宗教和伊斯蘭教,讓一般民衆容易了解認識”。

縂主教繼續說:“如果伊斯蘭教徒接受基督信徒改信伊斯蘭教,那麽他們也應該接受伊斯蘭教徒成爲基督信徒。當然,依目前情況來説,這是很困難的,需要走一段很重要的路途才行。然而,我們相信人權放諸四海皆准,為每個人都有相同的價值和意義”。

事實上,不論在維護正義或家庭以及生命權利上,伊斯蘭教徒和基督信徒的看法都一致。因此,兩個宗教人士大可以在這方面合作。本著這樣的精神,將可以把政治和宗教極端份子隔離,以便建立一個新人類。在這方面,中東主教們早已經在努力開闢一條反對暴利的和平道路。

最後,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談到中東地區基督信徒大量外流這個非常重要又迫切的問題,他說:“不僅是中東主教特別會議,也包括聖座和整個天主教會,都r認爲聖地為我們珍貴的不只是那裏的石頭,也包括那裏的基督信徒,他們賦給那些石頭生命和教會共融的意義。聖地的石頭本身就在為歷史作證,然而,更好是讓石頭跟中東基督信徒一起作證,那裏的基督信徒大都是阿拉伯人,他們爲了能夠促使阿拉伯國家重新誕生而引以爲榮”。

在結束記者招待會之前,埃泰洛維奇縂主教答復記者的話說:聖座正在研究召開第二次美洲主教特別會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