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Fr. Peter | Feb 16, 2010 | Gospel Reflection, Word Forever
「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路6:36)
各大宗教都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金科玉律。含意是:『己所欲,施於人。』
這與耶穌基督的教導:『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路6:31)互相輝映。
耶穌基督所教導的『愛』是無條件去付出的。「你們若借給那些有希望償還的,為你們還算什麼功德?就是罪人也借給罪人,為能如數收回。」(路6:34)
「這是我的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 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 」(若15:12-13)
耶穌便是為了我們罪人,捨掉了自己的性命!
「你們一向聽說過:『你應愛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 我卻對你們說: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 好使你們成為你們在天之父的子女,因為衪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 (瑪5:43-45)
我們能做得到嗎?請聽耶穌的教導:
「我實在告訴你們:『富人難進天國。 我再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孔,比富人進天國還容易。 』 門徒們聽了,就非常驚異說:『這樣,誰還能得救呢?』 耶穌注視他們說:『為人這是不可能的,但為天主,一切都是可能的。』 」 (瑪19:23-26)
第一, 我們要相信『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是可能的。
第二, 我們要走出第一步,在每一個人身上看出耶穌的臨在。
第三, 讓我們接待每一個人,如同接待基督一樣。
主,我們信賴你!
梁達材神父
by Fr. Peter | Feb 14, 2010 | Gospel Reflection, Word Forever
「人除非由水和聖神而生,不能進天主的國。」(若3:5)
這句話,是「人除非由上而生,不能見到天主的國」(若3:3) 的註腳。
天主藉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犧牲及聖神的助佑,人類才能回復原始的聖潔。
耶穌繼續補充說:正如梅瑟曾在曠野裏高舉了蛇,人子也應照樣被舉起來, 使凡信的人,在衪內得永生。(若3:14-15)
在舊約中,水有潔淨、赦罪及革新的象徵意義。另外,因為水是眼淚的象徵,所以它也是贖罪的象徵。
耶穌自己也是活水的泉源:「誰若渴, 到我這裏來喝罷! 凡信從我的,就如經上說: 從他的心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若7:38)
另外,聖神這名詞在舊約裡不多見;但在新約中,耶穌與聖神結了不解之緣:耶穌的降生、行奇蹟、驅魔,常是而且全是因著聖神的力量。
耶穌斷氣後,「有一個兵士用槍刺透了他的肋膀,立刻流出了血和水。」(若19:34)這象徵著人的救恩完全來自耶穌與聖神合作的成果。
「因為基督也曾一次為罪而死,且是義人代替不義的人,為將我們領到天主面前;就肉身說,他固然被處死了;但就神魂說,他卻復活了。」 (伯前3:18)
簡言之,「那承行我在天之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天國。」( 瑪7:21)
梁達材神父
by Fr. Peter | Feb 13, 2010 | Gospel Reflection, Word Forever
「你們小小的羊群,不要害怕! 因為你們的父喜歡把天國賜給你們。」(路12:32)
對未來的事情、人總是會有一種怕情,是人性軟弱的一部份。這人性黑暗的部份,需要天主的光明來照耀。故知此耶穌說:「我是世界的光。」(若8:12)
天使對瑪利亞說:「瑪利亞,不要害怕,因為妳在天主前獲得了寵幸。」(路1: 30)因為真光將要經由瑪利亞進入這個世界。
當耶穌召喚伯多祿成為捕人的漁夫時,也特別安慰他說:「不要害怕!」(路5:10)因為耶穌自己才是捕人的漁夫!
耶穌稱他的門徒為「小小的羊群」,表示他將照顧他們,好像『亡羊的比喻』中所說:「如果一個人有一百隻羊,其中一隻迷失了路,他豈不把那九十九隻留在山上,而去尋找那隻迷失了路的嗎?」(瑪18:12)
究竟耶穌所指的路是往那裡去呢?據若望福音所載:
「你們心裏不要煩亂;你們要信賴天主,也要信賴我。 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我去,原是為給你們預備地方;如不然,我早就告訴了你們。
我去了,為你們預備了地方以後,我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為的是我在那裏,你們也在那裏。」 (若14:1-3)
無論在天國或現世,耶穌總不願意離開我們。他建立聖體聖事的目的,便是甘願永遠生活在我們之內: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條;那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的,他就結許多的果實,因為離了我,你們什麼也不能做。
誰若不住在我內,便彷彿枝條,丟在外面而枯乾了,人便把它拾起來,投入火中焚燒。
你們如果住在我內,而我的話也存在你們內,如此,你們願意什麼,求罷! 必給你們成就。 」(若15:5-7)
讓我們祈求天主,幫助我們克服一切誘惑,好能以更清晰的目光面向真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梁達材神父
by Fr. Peter | Feb 12, 2010 | Gospel Reflection, Word Forever
「我很憐憫這批群眾,因為他們同我在一起已經三天,也沒有什麼可吃的了。 」(谷8:2)
慈悲是天主的特質,故自然地,「耶穌很憐憫這批群眾。」
還有其他例子:治好附魔的兒童 (谷9:14-27); 復活納因城寡婦的獨子 (路7:11-17); 憐憫淫婦 (若8:1-11);治好癩病人(谷1:40-45)等。
耶穌也要求我們同樣是慈悲的:「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 (路6:36)
慈悲還是要具體的:「 當人子在自己的光榮中,與眾天使一同降來時,那時,衪要坐在光榮的寶座上, 一切的民族,都要聚在衪面前; 衪要把他們彼此分開,如同牧人分開綿羊和山羊一樣:
把綿羊放在自己的右邊,山羊在左邊。
那時, 君王要對那些在衪右邊的說:我父所祝福的,你們來吧!承受自創世以來,給你們預備了的國度吧!
因為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
我赤身露體,你們給了我穿的;我患病,你們看顧了我;我在監裏,你們來探望了我。
那時,義人回答衪說:主啊! 我們什麼時候見了你饑餓而供養了你,或口渴而給了你喝的?
我們什麼時候見了你作客,而收留了你, 或赤身露體而給了你穿的 ?
我們什麼時候見了你患病,或在監裏而來探望過你?
君王便回答他門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
然後衪又對那些在衪左邊的說:可咒罵的,離開我,到那給魔鬼和他的使者預備的永火裏去吧!
因為我餓了,你們沒有給我吃的; 我渴了,你們沒有給我喝的; 我作客,你們沒有收留我;我赤身露身,你們沒有給我穿的;我患病或在監裏,你們沒有來探望我。
那時,他們也要回答說:主啊! 我們幾時見了你飢餓,或口渴,或作客,或赤身露體,或有病,或坐監,而我們沒有給你效勞?
那時君王回答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沒有給這些最小中的一個做的,便是沒有給我做。
這些人要進入永罰,而那些義人卻要進入永生。」 (瑪25:31-46)
今次,是耶穌第二次行增餅的奇蹟,餵飽了四千人。
梁達材神父
by Fr. Peter | Feb 11, 2010 | Gospel Reflection, Word Forever
「有人給他帶來一個又聾又啞的人,求他給他覆手。」( 谷7:32)
據『思高聖經辭典』有關按手禮(覆手)的解釋:
在舊約中,「按手在…頭上」首先象徵「傳授」,
或是將祝福傳授給子孫和屬下,
或是將權柄傳授給被選者,
或是給他人傳授一種特別的能力,
或是象徵將罪過傳授給贖罪節的代罪公山羊。
其次,在刑法中,「按手在他人頭上」表示為他人的過犯作證。
最後,在祭祀的禮儀中,「按手在…頭上」,
或是為使祭牲蒙受悅納,
或是為表示所獻上的,是按手者的獻儀。
但若是為全會眾的贖罪祭,則由會眾的長老按手在祭牲的頭上。
在新約中,耶穌也用舊約的按手禮來施行祝福,
但他多次用按手禮來施行奇蹟,治愈病人。(參閱no.1201)
今次,耶穌沒有這樣做,而是「領他離開群眾,來到一邊,把手指放進他的耳朵裏,並用唾沫,抹他的舌頭, 然後望天嘆息,向他說:『厄法達』就是說:『開了罷!』(谷7:33-34)
『思高聖經』有這樣的解釋:「耶穌向聾啞人所作的動作,本無治療的能力,僅是感發信德的象徵行為,使用一種外在的記號,表示內在的效驗。──今在付洗時,以唾沫抹耳的儀式,表示給神魂聾啞的人,開啟他神魂的官能,為聽受信德的訓誨。」(p.1569)
既然耶穌領這聾啞人離開群眾,很可能耶穌特別醫治他心靈的聾啞,而同時保護了他的名聲。雖然這一次耶穌沒有說:「你的信德救了你!」但我們可以肯定,假若這人缺乏信德,耶穌也無能為力。
梁達材神父
by Fr. Peter | Feb 10, 2010 | Gospel Reflection, Word Forever
「應先讓兒女們吃飽了,因為拿兒女的餅扔給小狗是不對的。」(谷7:27)
耶穌說這句話之前,曾對門徒說:「我被派遣,只是為了以色列家迷失的羊。」(瑪15:24)
不過,這位外邦的婦人也幽默地回答耶穌:「主!是啊! 可是小狗在桌子底下,也可吃孩子們的碎屑呢!」(谷7:28)
按常理,這婦人應掉頭而去。可能,她的慧眼告訴她,耶穌絕不是看輕別人的那類人,故她也不介懷。
表面上,耶穌的說話聽來確有點生硬;例如他十二歲那年,他單獨留在聖殿。他的父母三天後才找到他。
「衪的母親就向衪說:『孩子,為什麼你這樣對待我們? 看,你的父親和我,一直痛苦的找你。』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找我? 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那裡嗎?』」 (路2:48-49)
最後,他還是「同他們下去,來到納匝肋,屬他們管轄。」(路2:51)
加納婚宴時,「耶穌的母親向衪說:『他們沒有酒了。』 耶穌回答說:『女人,這於我和妳有什麼關係?我的時刻尚未來到。』」 (若2:3-4)
為了愛錫他的母親,雖然時刻未到,耶穌顯了變水為酒的第一個聖蹟。
今次,耶穌對她說:「為了這句話,你去罷! 魔鬼已從你女兒身上出去了。」 (谷7:29)
約伯傳曾如是說過:「天主所作的大事,高深莫測;他所行的奇事,不可勝數。」 (約5:9)
耶穌樂意見到的,是我們對他絕對的信賴。
梁達材神父
by Fr. Peter | Feb 9, 2010 | Gospel Reflection, Word Forever
「凡從人裏面出來的,那才使人污穢。」(谷7:20)
耶穌說這句話,主要是替門徒『不先洗手而吃飯』作答辯。瑪竇福音更具體地指出:「不洗手吃飯,並不能使人污穢。 」(瑪15:20)因為「一切食物是潔淨的。」(谷7:19)
法利塞人對耶穌起了反感(參閱瑪15:12),是不言而喻的。
耶穌對自己的門徒詳細的解釋:「從裏面,從人心裏出來的是些惡念、邪淫、盜竊、兇殺、 姦淫、貪吝、毒辣、詭詐、放蕩、嫉妒、毀謗、驕傲、愚妄: 這一切惡事,都是從內裏出來的,並且使人污穢。」 (谷7:21-23)
人看外表,天主看人心,便是這個道理。
謹口慎舌、保持靜默,是修道的第一門檻。
單是外表緘默,若內在「心思紊亂」,亦很難達至心如止水的地步。
耶穌的方法很簡單:「清晨,天還很黑,耶穌就起身出去,到荒野的地方,在那裏祈禱。」 (谷1:35)
耶穌受誘惑時,只是以聖經話語作答:
『人生活不只靠餅,而也靠天主口中所發的一切言語。』…『你不可試探上主, 你的天主!』…『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唯獨事奉衪!』(參閱瑪4:1-11)
若我們的思維是以天主聖言作準則,且謹言慎行,我們自然能保持聖潔的生活。
梁達材神父
by Fr. Peter | Feb 9, 2010 | Pastor Corner
最近,恩保德神父 (Fr John Giampietro PIME)在堂區主持講座,內容談及夫婦如何堅守婚姻盟約,父母如何培育子女的信仰,家庭如何建立真正的信仰、共融的家庭。
恩神父在十六年前創辦『齊家運動』。現登上該運動成立的宗旨及精神:
齊家運動簡介
背景:
今日的世代,不少人對婚姻價值質疑,即使公教家庭, 亦同樣受到很大的挑戰。如何強化家庭間夫婦和父母子女的關係,發展以信仰為根基的健康和有活力的家庭團體,實是當務之急。
宗旨:
建立基督徒的信仰家庭團體,並以夫婦實踐婚姻及培育 子女信仰的許諾為中心。
精神:
1. 促進夫婦間的信仰生活,在彼此欣賞及接納下生活 出婚姻的許諾。
2. 父母必須執行在子女受洗時所作的許諾;負起培育 子女信仰的使命。
3. 強化父母子女間的關係,在互相尊重下,使子女能感受被愛、被接納,從而學會怎樣去愛、去尊重和接納他人。
4. 增進家庭成員間的共融,加強對家庭的歸屬感,共負責任,同甘共若,體驗團體生活的意義。
5. 關注社會上各項影響家庭生活質素的事物及政策。
註:齊家運動是一種自發性的信仰團體,由家庭小組組成。每個家庭小組成由3至5家庭組合而成,這些小組可按地域、年齡、職業組成,由教區教友培育辦事處和香港明愛負責推動及支援。如有興趣參與此運動之家庭,可於星期一至五(9am至9pm)致電教區教友培育辦事處(25606622)查詢。
(資料來源:香港教區網頁)
香港教區於二零零零年舉行的教區會議中,極力推廣及成立『堂區家庭牧民小組』。教區會議建議如下:
建議堂區成立「堂家組」,以配合並支持「婚委會」的計劃和服務。
教區可為「堂家組」釐定指引,而這小組亦可與堂區現有的相關組織互相配合,或與它們合併。
「堂家組」的工作範圍可包括- 配合及支持「婚委會」的計劃和服務:
i) 配合「婚委會」所釐定的計劃,提供教友婚前培育及婚後延續培育;
ii) 落實執行「婚委會」所推廣的「自然家庭計劃」培育;
iii) 向「婚委會」推介成熟的、有潛質的夫婦參與婚姻和家庭生活的牧民服務,包括成為較長期的義工;
其他:
iv) 配合並落實執行堂區議會(堂區牧民議會)所釐定的婚姻及家庭生活牧民計劃;
v) 安排不同類型活動,以促進家庭和諧,凝聚力量;
vi) 組織夫婦及家庭聚會及推廣家庭祈禱;
vii) 善用民間節日(父親節、母親節等)或其他慶祝(生日、結婚週年紀念等),以推廣家庭生活,增進親子關係;
viii) 推廣家訪,將關懷愛心付諸行動,以增強團體感;
ix) 關注堂區內的長者、分隔異地的夫婦、單親家庭,以及虐兒和家庭暴力問題等;
x) 強化婚姻及家庭諮詢服務;
xi) 設立婚姻及家庭培育圖書角;
xii) 為婚姻亮紅燈或婚姻已破裂的教友,在身心上提供適當的轉介服務;
xiii) 培育青少年正確的婚姻觀、家庭觀和成熟的人格(如:學習與家人建立良好關係、交友之道、穩定的情緒等);
xiv) 將美滿婚姻和幸福家庭的正面訊息帶給青少年,特別是透過較吸引他們的戲劇和音樂。
為節省資源及鼓勵更多教友參與,上述某些項目可考慮在總鐸區層面推行。
(資料來源:香港教區網頁)
有問及『齊家運動』與「堂家組」的關係如何?恩神父的答覆是:二者可互相配合,但不可互相取代。他認為『齊家運動』專注於某些特定家庭『圍內』的培訓,而「堂家組」成立的目標是提供不同的活動予堂區家庭,成員的職務可輪替,與『齊家運動』的成員所需求的不一樣。
無論如何,神恩雖不同,但同樣是建設基督的奧體:教會。
梁達材神父
(原文見聖母領報堂堂區網頁)
by Fr. Peter | Feb 8, 2010 | Gospel Reflection, Word Forever
「這民族用嘴唇尊敬我,他們的心卻遠離我。」(谷7:6)
這句話出自依撒意亞先知書29章13節。指出天主不著重人的外表,而重視人的內心。
路加福音所記述,有關耶穌接納一位罪婦給他洗腳的行為,便是最好的証明:
「有個法利塞人請耶穌同他吃飯,衪便進了那法利塞人的家中坐席 。
那時,有個婦人,是城中的罪人,她一聽說耶穌在法利塞人家中坐席,就帶著一玉瓶香液, 來站在衪背後,靠近衪的腳哭開了,用眼淚滴濕了衪的腳,用自己的頭髮擦乾,又熱切地口親衪的腳,以後抹上香液。
那請耶穌的法利塞人見了,就心裏想:「這人若是先知,必定知道這個摸他的人是誰,是怎樣的女人:是一個罪婦。」 (路7:36-39)
然後,耶穌給那法利塞人解釋:
「你看見這個婦人嗎? 我進了你的家,你沒有給我水洗腳,她卻用眼淚滴濕了我的腳,並用頭髮擦乾。
你沒有給我行口親禮,但她自從我進來,就不斷地口親我的腳 。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 她卻用香液抹了我的腳。 故此,我告訴你:她的那許多罪得了赦免,因為她愛得多;但那少得赦免的,是愛的少。」 (路7:44-47)
聖保祿的說話,更是一針見血:
「我若能說人間的語言,和能說天使的語言, 但我若沒有愛,我就成了個發聲的鑼,或發響的鈸。
我若有先知之恩,又明白一切奧秘和各種知識;我若有全備的信心,甚至能移山,但我若沒有愛,我什麼也不算。
我若把我所有的財產全施捨了,我若捨身投火被焚;但我若沒有愛,為我毫無益處。 」(格前13:1-3)
愛便是心口合一地活出天主的聖意。
梁達材神父
by Fr. Peter | Feb 7, 2010 | Gospel Reflection, Word Forever
「他們剛一下船,人立刻認出他來。」 (谷6:54)
按馬爾谷福音所記載,當耶穌來到革乃撒勒之前,曾步行水面。不過,門徒沒有把耶穌認出來。是耶穌親自安慰他們:
「門徒看見他步行海上,以為是個妖怪,就都驚叫起來, 因為眾人都看見了他,遂都驚慌不已。耶穌連忙與他們講話,向他們說:『放心! 是我。不要怕!』」 (谷6:49-50)
耶穌的門徒,似乎較群眾更難把耶穌認出來:
首先,當婦女們由天使口中接到耶穌復活的喜訊後,便告訴宗徒們,不過,「婦女們的這些話,在他們看來,好像是無稽之談,不敢相信。」 (路24:11)
同樣地,兩位前往厄瑪烏的門徒,「他們的眼睛被阻止住了」(路24: 16)
到最後,還是耶穌親自開了他們的眼睛:
「當耶穌與他們坐下吃飯的時候,就拿起餅來,祝福了,擘開,遞給他們。 他們的眼睛開了,這才認出耶穌來;但衪卻由他們眼前隱沒了。」 (路24:30-31)
耶穌說過:「心裏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 (瑪5:8)
群眾立刻認出耶穌來,因為不久以前,耶穌在他們前顯了『五餅二魚』的奇蹟,故此記憶猶新。
重要的是,群眾已心繫耶穌。
門徒們不是對耶穌沒有『心』,而是耶穌以更大的考驗去栽培、試煉他們。同時,聖神還要繼續耶穌教導門徒的工作:
「我還與你們同在的時候,給你們講論了這些事; 但那護慰者,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派遣來的聖神,他必要教訓你們一切,也要使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 」 (若14:25-26)
主,請賜我們能認出你臨在我們中的恩典。
梁達材神父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