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為定 (2010年1月27日)

「凡有的,還要給他;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從他奪去。」(谷4:25)

按思高聖經註釋:人若愈善用聖寵,領受聖寵也愈多;人若輕忽聖寵,即連已有的也要喪失。

耶穌所講的『撒種的比喻』便能解釋到,不是天主不付予人恩寵,而是人不領情。請聽耶穌的解釋:

「那撒種的人撒的,是所講的「話」。
那撒在路旁的「話」,是指人聽了後,撒殫立時來,把撒在他們心裏的「話」奪了去。
同樣,那撒在石頭地裏的,是指人聽了這「話」後,立刻欣然接受; 但他們心裏沒有根,不能持久,及至為了這「話」發生艱難或迫害,立刻就跌倒了。
還有那撒在荊棘中的,是指人聽了這「話」後, 世俗的焦慮,財富的迷惑,以及其他的貪慾進來,把「話」蒙住了,結不出果實。
那撒在好地裏的,是指人聽了這「話」,就接受了,並結了果實,有的三十倍,有六十倍,有的一百倍。」(谷4:14-20)

誘惑是免不了的。耶穌開始傳教時,便在曠野中三受魔誘。不過,耶穌是以聖經的話語一一攻破魔鬼的試探。

同樣,當我們植根於天主聖言時,我們同樣可以擊破『世俗的焦慮,財富的迷惑』。

伯多祿前書寫道:「所以你們應放棄各種邪惡、各種欺詐、虛偽、嫉妒和各種誹謗, 應如初生的嬰兒貪求屬靈性的純奶,為使你們靠著它生長,以致得救。」(伯前2:1-2)

梁達材神父

默主哥耶聖母訊息 (2010年1月25日)

Message, 25. January 2010

“Dear children! May this time be a time of personal prayer for you, so that the seed of faith may grow in your hearts; and may it grow into a joyful witness to others. I am with you and I desire to inspire you all: grow and rejoice in the Lord Who has created you. Thank you for having responded to my call.”

親愛的孩子們:

讓這段時間成為你們祈禱時刻,把藏在你們心中信仰種子茁壯成長,好能為別人成為愉快的見證。
我和你們在一起,我希望光照你們,使你們在創造你們的主內成長及喜樂。
多謝你們回應我的召叫。

2010年1月25日

梁達材神父躬譯

一言為定(2010年1月26日)

「莊稼多而工人少,所以你們應當求莊稼的主人,派遣工人來,收割衪的莊稼。」(路10:2)

耶穌的召叫是直接的:「來,跟隨我! 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瑪4:19) 但也充滿安慰,正如他對伯多祿說:「不要害怕! 從今以後,你要做捕人的漁夫!」(路5:10)

門徒的使命要成為地鹽世光,即要成為另一位基督!

要跟隨主,障礙還是不少的:
「他們正走的時侯,在路上有一個人對耶穌說:『你不論往那裏去,我要跟隨你。』
耶穌給他說:『狐狸有穴,天上的飛鳥有巢;但是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
又對另一人說:『你跟隨我吧!」那人卻說:「主,請許我先去埋葬我的父親。」
耶穌給他說:『任憑死人去埋葬自己的死人吧! 至於你,你要去宣揚天主的國。』
又有一個人說:『主,我要跟隨你,但是請許我先告別我的家人。』
耶穌對他說:『手扶著犁而往後看的,不適於天主的國。』」 (路9:57-62)

跟隨主,要放棄一切,並不容易,但耶穌給我們肯定的說:「為人這是不可能的,但為天主一切都是可能的」(瑪16:26)

因此,我們明白祈求莊稼的主人(天父) 派遣工人來的重要性。

離開了主,我們人類是一無是處的。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1月25日)

「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谷16:15)

公元四十九年召開了宗徒會議。伯多祿為會議主席。他作證說:
「諸位仁人弟兄!你們深知,多時以前,天主就在你們中選定了,要藉我的口,為叫外邦人聽福音的道理而信從。
洞察人心的天主,已為他們作了證,因為賜給了他們聖神,如同賜給了我們一樣; 在我們和他們中間沒有作任何區別,因他以信德淨化了他們的心。
既然如此,現今你們為什麼試探天主,在門徒的頸項上,放上連我們的祖先和我們自己都不能負荷的軛呢﹖
但是,我們信我們得救,是藉著主耶穌的恩寵,正和他們一樣。 」 (宗15:7-11)

次雅各伯(耶路撒冷的主教)接著說:
「諸位仁人弟兄,請聽我說!
西滿述說了天主當初怎樣關心外邦人,由他們中選拔一個百姓,屬於自己名下; 先知的話也正與此相合, 如經上記載:
『以後我要回來,重建達味已傾倒的居所; 已坍塌了的,要把它重建而豎立起來, 為的是其餘的人, 即一切以我的名得名的民族,要尋求上主: 這是很久以前,公佈這事的主說的。 』
因此,按我的意見,不要再加給由外邦歸依天主的人煩難, 只要函告他們戒避偶像的玷污和奸淫,戒食窒死之物和血。
因為自古以來,在各城內都有宣講梅瑟的人,每安息日在會堂中誦讀他的書。 」 (宗15:13-21)

在早期教會,要衝破固有的思維,不是易事。從宗徒們的講解,亦可見到聖神不斷的工作。智慧與愛德,實是傳遞福音訊息的不二法門。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1月23日)

「耶穌到了家,群眾又聚集了來,以致他們連飯都不能吃。」(谷3:20)

耶穌連飯也不能吃,因為他把群眾的需要放在首要的位置。尚且,他還關心他們的溫飽,兩次顯了增餅的奇蹟。
若望福音更以加納婚宴、變水為酒的奇蹟,打開了耶穌公開傳教的序幕。

耶穌傳教的內涵當然以天國為核心。不過驅魔與治病,還是慈悲耶穌的特色。

事實上,當耶穌派遣門徒出外傳教時,必定給予他們驅魔治病的權柄。

請聽伯多祿在耶穌升天後的一段事蹟:
「伯多祿和若望在祈禱的時辰, 即第九時辰,上聖殿去。 有一個人從母胎中就瘸了;每天有人抬他來,放在名叫麗門的殿門前,好向進聖殿的人求施捨。
他看見伯多祿和若望要進聖殿,便要求給一點施捨。
伯多祿和若望定睛看著他說: 『你看我們!』
他就注目看他們,希望得點什麼。
伯多祿卻說:『銀子和金子,我沒有;但把我所有的給你:因納匝肋人耶穌基督的名字,你【起來】行走罷!』
於是握住他的右手,拉他起來; 他的腳和踝骨就立即強壯了。
他跳起來,能站立行走;遂同他們進入聖殿,隨走隨跳,讚美天主。 眾百姓也都看見他行走讚美天主。」
(宗3:1-9)

當人們懂得讚美、感謝天主的時候,耶穌已心滿意足。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1月22日)

「耶穌就選定了十二人,為同他常在一起,並為派遣他們去宣講, 且具有驅魔的權柄。」(谷3:14-15)

耶穌所選定的十二人中,有被稱為『磐石』的西滿(伯多祿)、被稱為『雷霆之子」的雅各伯和若望、被稱為『熱誠者』的西滿。

可見每位宗徒都有獨特的性格和使命。

我們可以說,他們也充滿了人性的弱點。

不過,與耶穌相交,頑石也可以點頭。

有一次,當耶穌說了:誰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在他們內便沒有生命時,部份門徒便離開了耶穌。
「於是耶穌向那十二人說:『難道你們也願走嗎?』
西滿伯多祿回答說:『主! 惟你有永生的話,我們去投奔誰呢? 我們相信,而且已知道你是天主的聖者。』」 (若6:67-69)

耶穌復活後,曾顯現給宗徒們。那次,多默不在場。「但他對他們說:『我除非看見他手上的釘孔,用我的指頭,探入釘孔;用我的手,探入他的肋膀,我決不信。』八天以後,耶穌的門徒又在屋裏,多默也和他們在一起。門戶關著,耶穌來了,站在中間說:『願你們平安!』 然後對多默說:『把你的指頭伸到這裏來,看看我的手罷! 並伸過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作無信的人,但要作個有信德的人。』 多默回答說:『我主! 我天主!』」 (若20:25-28)

宗徒們的軟弱、他們的信賴,是我們信仰生活上最好的借鏡。

梁達材神父

一言為定 (2010年1月21日)

「你是天主子。」(谷3:11)

邪魔用這句稱號,表面上,看似信服耶穌,實質是破壞天主的救世計劃,因為讓聽到的群眾便以為耶穌將起革命,把他們從羅馬人的奴役中解救出來。

不過,耶穌救世的使命卻與政治上的鬥爭剛剛背道而馳。

瑪竇便引用了依撒意亞先知書所講有關『上主的僕人』來形容耶穌的使命:

『看,我的僕人,他是我所揀選,我所鍾愛的;他是我心靈所喜悅的;我要使我的神住在衪身上,他必向外邦人傳佈真道。 他不爭辯,也不喧嚷,在街市上沒有人聽到他的聲音; 已壓破的蘆葦,他不折斷;將熄滅的燈心,他不吹滅,直到他使真道勝利。 外邦人將要期待他的名字。』 (依42:1-4)[參閱瑪12:15-21]

能行大奇蹟和異蹟,不一定是默西亞:「那時,若有人對你們說:看,默西亞在這裏,或說在那裏! 你們不要相信, 因為將有假默西亞和假先知興起,行大奇蹟和異蹟,以致如果可能,連被選的人也要被欺騙。」 (瑪24:23-24)

默西亞(受傅者)的使命,一如他的母親所形容的:『 衪伸出了手臂施展大能,驅散那些心高氣傲的人。
衪從高座上推下權勢者,卻舉揚了卑微貧困的人。 衪曾使飢餓者飽饗美物,反使那富有者空手而去。』(路1:51-53)

既然我們分享了『天主子』的生命,那麼讓『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精神,作為我們生活的座右銘。

梁達材神父

聖座記者招待會介紹中東主教特別會議大綱,内容以世界政治與宗教信仰爲主

19/01/2010
(梵蒂岡電臺訊)聖座世界主教會議與元月十九日在梵蒂岡新聞室舉行記者招待會,介紹今年十月將在梵蒂岡舉行的中東主教特別會議的内容大綱。記者招待會由聖座發言人隆巴迪神父主持,主要發言人是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尼古拉·埃泰洛維奇縂主教。

未來中東主教特別會議大綱除了序言外,共有三章,另有三十二個問題供給與會的主教參考,表示意見,作爲未來會議討論的主要議題。

負責世界主教會議的埃泰洛維奇縂主教指出:會議的主要目的是牧靈,但也將討論中東天主教當前面對的種種挑戰。與會的教長將有一百五十位,包括中東地區所有的主教,他們代表著從埃及到伊朗這整個地區的一千七百萬天主教徒。會議大綱觸及中東地區的政治動亂,宗教自由,威脅基督信徒的伊斯蘭教某些極端組織份子。

埃泰洛維奇秘書長說:“面對當前的局勢,會議大綱建議培育基督信徒,使他們能夠在私人和公開場合更忠誠地度基督信仰生活。此外,基督信徒也必須繼續為建立一個民主、尊重人權和義務的社會作出貢獻”。

主教會議綱要提到主教與教友的共融,並強調必須增加天主教與其他信奉基督的教會團體的對話。至於與猶太教的對話,埃泰洛維奇縂主教表示:這受到中東政治局勢的約束,因爲以色列國和阿拉伯世界至今彼此對立。無論如何,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人民都有權利擁有自己的國家,並在國内享受和平的生活。

這位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並指出:“無論如何,縂要強調宗教計劃與政治計劃的區別;不可利用聖經作爲政治目的;也不可以利用政治達到宗教目的。在這觀點下需要重視的是猶太教與基督宗教、以及舊約聖經與新約聖經之間的關係”。

此外,埃泰洛維奇秘書長也提到基督宗教與伊斯蘭教的關係,他說基督信徒有權利要求自己的權利受到尊重,也受到以伊斯蘭教爲主的中東各國憲法的承認。他說:“不幸的是由於在宗教和政治之間缺乏清晰的區別,以致基督信徒經常處在非國民的狀況下。爲了改善這種局勢,需要促進對話,增進彼此的了解。此外,也需要鼓勵藉著傳播媒體,甚至發行小冊,客觀地介紹基督宗教和伊斯蘭教,讓一般民衆容易了解認識”。

縂主教繼續說:“如果伊斯蘭教徒接受基督信徒改信伊斯蘭教,那麽他們也應該接受伊斯蘭教徒成爲基督信徒。當然,依目前情況來説,這是很困難的,需要走一段很重要的路途才行。然而,我們相信人權放諸四海皆准,為每個人都有相同的價值和意義”。

事實上,不論在維護正義或家庭以及生命權利上,伊斯蘭教徒和基督信徒的看法都一致。因此,兩個宗教人士大可以在這方面合作。本著這樣的精神,將可以把政治和宗教極端份子隔離,以便建立一個新人類。在這方面,中東主教們早已經在努力開闢一條反對暴利的和平道路。

最後,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談到中東地區基督信徒大量外流這個非常重要又迫切的問題,他說:“不僅是中東主教特別會議,也包括聖座和整個天主教會,都r認爲聖地為我們珍貴的不只是那裏的石頭,也包括那裏的基督信徒,他們賦給那些石頭生命和教會共融的意義。聖地的石頭本身就在為歷史作證,然而,更好是讓石頭跟中東基督信徒一起作證,那裏的基督信徒大都是阿拉伯人,他們爲了能夠促使阿拉伯國家重新誕生而引以爲榮”。

在結束記者招待會之前,埃泰洛維奇縂主教答復記者的話說:聖座正在研究召開第二次美洲主教特別會議的可能性。

一言為定 (2010年1月20日)

「耶穌對那人說:『伸出手來!』他一伸,他的手就復了原。」(谷3:5)

耶穌不單是安息日的主人,也是一切受造物的主人,連魔鬼及風浪也要聽從他:

「不要作聲! 從他身上出去!」(谷1:25)[在葛法翁驅魔] 

「不要作聲,平定了罷!」(谷4:39)[平息風浪] 

「起來,拿你的床,回家去罷!」(谷2:11)[治好癱子]

「伸出手來!」(谷3:5) [治好枯手的人]

「女孩子,我命妳起來!」(谷5:41)[復活雅依洛的女兒]
「來跟隨我,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谷1:17)[召選門徒]

我們可以看到,耶穌以上的說話是帶有命令式的。

不過,耶穌在教導方面,大部份都是勸籲式的。

無論是『命令式』或『勸籲式』,天主的聖言永遠是天主聖意的表達,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只要我們肯服從,我們便生活在天主之內。

梁達材神父

教宗歷史性訪問羅馬猶太教會堂,指出猶太教徒和 基督信徒應在友誼中攜手為唯一的天主作證

18/01/2010
(梵蒂岡電臺訊)教宗本篤十六世受邀,于元月十七日星期天下午,前往羅馬猶太教信徒的精神中心,位于台伯河畔最大的猶太教會堂進行歷史性訪問,受到羅馬猶太教經師長里卡爾多·塞尼、羅馬希伯來人團體主席里卡爾多·帕奇菲奇、以及衆多信徒和各方政要的熱烈歡迎。在致詞中,教宗強調基督信徒與猶太教徒的友誼是一條只能向前走的道路,兩個信仰團體基於共同的根源,必須攜手合作,為唯一的天主和祂作爲整個人類倫理道德規範的十誡作證。將近二十四年前,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已經首開創舉,來這裡進行了一次同樣重要的歷史性訪問。

教宗抵達這座雄偉的猶太教會堂時,會堂歌詠團唱著聖詠第一百三十三篇的字句說:“看,兄弟們同居共處,多麽快樂,多麽幸福!”。這兩句聖詠描繪出教宗訪問過程的整個氣氛,雖然猶太教和天主教之間至今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同的看法和尚未解除的疑慮,就如羅馬希伯來人團體主席里卡爾多·帕奇菲奇在向教宗致歡迎詞的時候說的,這次教宗的來訪將在希伯來人和基督信徒之間的關係上留下深刻的記號。他又激動地說:“今天我之所以能夠在這神聖的場所講話,乃是因爲我的父親和叔叔拉斐爾曾在佛羅倫薩的聖母瑪利亞修女院找到避難所”,免於納粹黨和法西斯黨的追捕。

他又說:“即使創傷尚未縫合,但希伯來人和天主教徒之間的對話能夠、而且必須繼續下去”。當然,這位羅馬猶太人領導人也提到設想的庇護十二世教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對猶太人慘遭德國納粹屠殺的悲劇保持緘默的態度。

關於同樣的緘默,羅馬猶太教經師長里卡爾多·塞尼在向教宗致歡迎詞時也提到說:“固然有著歷史的悲劇和敞開的問題與不了解,但應該把彼此共同的看法和一致的目標放在首位。這次會晤所產生的彼此尊重和友誼,應該成爲所有那些觀察我們的人的榜樣”。意大利希伯來人團體主席倫佐·嘉泰尼亞則祝望基督信徒與猶太教徒之間的差異不再是意識形態和宗教上衝突的原因,而是在文化和道德上彼此充實的因素。

教宗在致詞中重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猶太人遭受的悲劇乃是仇恨的極端,這個極端來自人忘記了造物主。他說:“不幸的是許多人對這個悲劇視若無睹,但也有許多人,包括意大利天主教徒,在信德和基督信仰教導的支持下,勇敢地敞開雙臂,甚至冒生命危險,救助遭追逐逃難的希伯來人。他們的行爲應該永遠受到感念。聖座也從事援助的行動,但經常是默默地、小心謹慎地進行”。

教宗並強調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開創的希伯來人和天主教徒之間的友誼只能向前走。他引用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二千年大禧年到耶路撒冷朝聖時,為猶太人在歷史上遭受的苦難請求寬恕的話說:“教會從未缺乏譴責它的子女的缺失,因此,為所有那些足以助長反猶太人和反猶太教主義的行爲請求寬恕。但願這些創傷得到永遠的癒合”。

教宗進一步提到使基督信仰與猶太教有密切關聯的根源,他說希伯來人被天主選為首先接受天主的話的民族,天主賜給的恩典和召喚是不能取消的。天主所頒賜的十誡不僅為猶太教徒和基督信徒具有永恒的價值,為非信徒也是一樣,因爲十誡是整個人類偉大的倫理道德規範。

教宗因此指出猶太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間合作的三大領域:第一個是承認唯一的天主,反對豎立其他偶像的企圖;第二個,保護生命,反對任何不正義和濫用權勢,承認每個人的崇高價值,因爲人是天主按照祂的肖像所創造的;第三個,促進家庭的神聖性和聖德,因爲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

最後,教宗提到梅瑟和耶穌基督都肯定的天主十誡說:“十誡都歸納到愛天主和憐憫他人的行爲上。從這方面看,我們可以攜手前進,雖然我們彼此之間仍有差異,但如果我們能夠團結心靈,攜手合作,回應天主的召喚,則祂的光必將更接近我們,以照耀地上所有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