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不要為那可損壞的食糧勞碌,而要為那存留到永生的食糧勞碌,即人子所要賜給你們的。」(若6 :27)

在提庇黎雅海的岸邊,耶穌藉著增餅飽飫了大批群眾。由於祂看出他們要立祂為王,故此退避到對岸,即葛法翁境內。很多人卻仍然去追尋祂,而最後亦找到了祂。可是,耶穌卻不接納他們那份帶有私心的熱情。他們吃了神跡的餅,但只著重物質上的利益,而沒有領會到其中的深奧含義。那餅暗示出,耶穌是被父所派遣,給世界帶來真正的生命。他們卻把祂僅僅看成一個行奇跡的人,一個屬於現世的默西亞,有能力供給他們大量和便宜的食糧。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耶穌向他們說:

 「你們不要為那可損壞的食糧勞碌,而要為那存留到永生的食糧勞碌,即人子所要賜給你們的。」(若6 :27)[1]

那『不會損壞的食糧』就是耶穌自己,同時也是祂的教導,因為祂所教導的與祂本人根本就是一體。我們再細讀下去的話會見到,這個『不會損壞的食糧』亦即是耶穌聖體。於是,我們可以說,那『不會損壞的食糧』就是耶穌本身,在祂的聖言之內及在聖體中,祂將自己賜給我們。.

 「你們不要為那可損壞的食糧勞碌,而要為那存留到永生的食糧勞碌,即人子所要賜給你們的。」

食糧的形象,跟水的形像一樣,經常在聖經中出現。食糧和水代表最基本的養料,是眾人生存的必需品。耶穌以食糧比喻自己,就是想我們知道,祂本身及祂的教導對於我們屬靈的生活來說是不可缺少的,正如我們的肉身生活不能缺少食糧一樣。

物質的食糧固然必須,耶穌也親自以奇跡給群眾提供,可是僅僅物質的食糧並不足夠。可能我們沒有注意到,在我們內還有另外一種飢渴,即對真理、公義、愛情、純潔、光明、平安、喜樂、無限、永恆的飢渴。世界上沒有任何事物能給我們帶來滿足。耶穌向我們推薦祂自己,只有祂才能夠滿足人的內在渴求。

 「你們不要為那可損壞的食糧勞碌,而要為那存留到永生的食糧勞碌,即人子所要賜給你們的。」

耶穌自稱為『生命之糧』,祂不但告訴我們要以祂作為養料,相信祂的話以得永恆的生命,祂更加鼓勵我們跟祂一起去體驗。耶穌藉著『要為那存留到永生的食糧勞碌』這句話,其實是極力邀請我們盡己所能,運用一切資源去爭取這食糧。耶穌並不想強迫我們去接受祂,只希望我們去發現祂,感受與祂一起的經驗。

當然,單憑人性薄弱的力量,我們沒有能力到達耶穌那裡。唯有依賴天主的恩寵,我們才能做得到。不管怎樣,耶穌不斷地邀請我們,要開放自我以接受那份恩賜,即祂自己。也就是透過盡力實踐祂的話,我們才可以對祂懷有圓滿的信德,才可以品嚐祂的聖言,好像品嚐一份芳香的美食一樣。

 「你們不要為那可損壞的食糧勞碌,而要為那存留到永生的食糧勞碌,即人子所要賜給你們的。」

本月的生活聖言並沒有把焦點集中於基督所訓示的某一點(例如:寬恕那些得罪我們的人;不要依戀財富等),卻引領我們重新回到基督徒生活的根源,即我們與耶穌的個人關係。

我相信那些已經開始致力把祂的話實踐,尤其是注重那條集聖言及誡命於大成的『愛的誡命』的人,或多或少都會發覺到,耶穌就是他們生命的食糧。祂可以實現他們心中的願望,是他們的喜樂及光明的泉源。透過實踐這句生活聖言,他們起碼會開始體驗到,天主聖言為全世界及每一個人的問題都能提供一個真確的答案。由於耶穌這『生命食糧』在聖體內作出自我最大的奉獻,基督徒會自然地以愛去領受耶穌聖體。在基督徒的生活中,耶穌聖體佔有一個很重要的位置。

那些曾經體驗過這個美妙經驗的人,不可以僅僅為自己保留,卻要以耶穌同樣熱切的心來催促自己去尋找那『生命之糧』,跟其他人分享這份發現,讓很多人能在祂內找到他們心中一直尋找的東西。對於其他的人來說,這是一份很大的愛德行動,使他們在今世已可以認識到真正的生命,並獲得永恆的生命。除此之外,我們尚有何求呢?

盧嘉勒

[1]  本月的生活聖言已在1985年8月份發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