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Fr. Peter | Feb 5, 2010 | Gospel Reflection, Word Forever
「划到深處去,撒你們的網捕魚吧!」(路5:4)
按情況,當時並非捕魚的時辰,因為他們正在洗網。不過,西滿伯多祿答說:「老師,我們已整夜勞苦,毫無所獲;但我要遵照你的話撒網。」
結果,他們滿載而歸。伯多祿便跪伏在耶穌膝前說:「主,請你離開我,因為我是個罪人。」
伯多祿可能曾經有所疑惑,因為經驗告訴他:這事怎能成就?故他第一時間認罪求饒。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他三次否認自己為耶穌的門徒後,亦到外面悽慘地哭起來。(參閱路22:62)
耶穌沒有因伯多祿脆弱的信德而放棄他,反而揀選他成為捕人的漁夫。
「不要害怕! 從今以後,你要做捕人的漁夫!」
在另外的一場合下,耶穌還指派伯多祿成為宗徒之長。
天主的邏輯,有時確是差強人意。
不過,天主的慈悲遠超人的罪孽。
那裡罪過越多,恩寵越大!
梁達材神父
by Fr. Peter | Feb 5, 2010 | Gospel Reflection, Word Forever
「宗徒們聚集到耶穌跟前,將他們所作所教的一切,都報告給耶穌。」(谷 6:30)
雖云報告,實質是分享,因為耶穌不會重視聽眾人數的多寡。耶穌甚至不介意門徒無功而回。
從『撒種的比喻』,我們便可以得知門徒傳教的後果,苦樂參半。
我們不妨重溫其片段:
「那麼,你們聽這撒種的比喻吧!
凡聽天國的話,而不了解的,那惡者就來把撒在他心裏的奪去;這是指那撒在路旁的。
那撒在石頭地裏的,即是指人聽了話,立刻高興接受;
但在心裏沒有根,不能持久,一旦為這話發生了艱難和迫害,就立刻跌倒了。
那撒在荊棘中的,即是指人聽了話,卻有世俗的焦慮和財富的迷惑,把話蒙住了,結不出果實。
那撒在好地裏的,即是指那聽了話而了解的人,他當然結實,有結一百倍的,有結六十倍的,有結三十倍的。」 (瑪13:18-23)
路加福音記載了一段有關門徒吃了閉門羹後的反應:
「耶穌被接升天的日期,就快要來到,衪遂決意面朝耶路撒冷走去,
便打發使者在衪前面走;他們去了,進了撒馬黎雅的一個村莊,好為衪準備住宿。
人們卻不收留衪,因為衪是面朝耶路撒冷去的。
雅各伯及若望兩個門徒見了,便說:『主,你願意我們叫火自天降下,焚毀他們嗎﹖」
耶穌轉過身來斥責了他們。 他們遂又到別的村莊去了。」 (路9:51-56)
可見,門徒在耶穌跟前,會盡情抒發一切不滿之情,更或許得到耶穌的安慰。
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心情,作我們的禱告。
梁達材神父
by pleung | Feb 5, 2010 | Cenacle, Prayers, Reflection, Sharing
Feb 5, 2010 – Cenacle Prayer & Sharing Our Lady’s Message
Podcast: Play in new window | Download (0.0KB) | Embed
Subscribe: Apple Podcasts |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