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電臺訊)教會禮儀昨天8月24日慶祝聖巴爾多祿茂宗徒的瞻禮。根據傳說,這位宗徒在耶穌升天後到亞洲各地區傳教,于第一世紀中期殉道。教宗本篤十六世在2006年10月4日的公開接見活動中向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信友介紹了這位宗徒。

巴爾多祿茂宗徒是加利肋亞加納地方的人,他的另一個名字叫做納塔乃耳,意思是“天主所給的”。斐理伯宗徒告訴他找到了梅瑟在法律上所記載的和先知所預言的那一位,他就是若瑟的兒子,出身于納匝肋的耶穌。但是納塔乃耳帶有非常嚴重的偏見反問斐理伯:“從納匝肋還能出什麽好事嗎?”這種不屑一顧的態度爲我們也很重要,教宗在那次的公開接見活動中說:“事實上,這種反對的態度讓我們看到,在猶太人的期待中,默西亞不會出自像納匝肋那樣毫無名氣的村莊。不過,同時也强調了天主的自由,天主讓我們的期待感到驚訝,他讓我們在出乎意料之外的地方發現他。另一方面,我們知道耶穌其實幷非絕對地‘出自納匝肋’,他在白冷降生,來自遙遠的天上,從在天之父那裏來。”

納塔乃耳的一生提示我們作另一項反省,即在我們和耶穌的關係中,我們不能只滿足于所說的話。斐理伯宗徒回答納塔乃耳帶有偏見的反問時,向他提出意義重大的邀請:“你來看一看吧!” (若1,46)。教宗說,我們對耶穌的認識也需要活生生的經驗:“他人的見證固然重要,因爲我們的基督信仰生活,一般來說,都是從昔日一個或多個見證人傳流到今天的種種宣講而開始的。然而後來就必須輪到我們自己與耶穌建立深厚的關係。”

納塔乃耳將自己的生命托給耶穌和他的召叫,在耶穌面前作出明澈清楚的信仰宣認:“辣彼,你是天主子,你是以色列的君王” (若1,49)。教宗指出,納塔乃耳的話顯示耶穌相輔相成的雙重身份,他同天主的特殊關係中,是天主的獨生子,他同以色列子民的關係中是他們的君王。教宗進一步解釋說:“耶穌的這雙重身份我們一個也不能忽略忘記,因爲如果我們只宣講他屬于天上的層面,我們就有把耶穌歸于异類,使他很快便消失的危險。反過來說,如果我們只承認耶穌屬于人類歷史中具體的那個層面,我們將會忽略真正屬于他的神性特徵。”

從中世紀起便流行著巴爾多祿茂宗徒被處以剝皮刑法而殉道的傳說。在西斯汀聖堂內末日審判的畫面上,米開朗基羅把聖巴爾多祿茂畫作用左手托住自己的皮,而在聖人的皮上藝術家留下自畫像。巴爾多祿茂宗徒的聖髑被供奉在羅馬獻給他的聖堂中,供信友們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