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edict XVI marks Mother Teresa’s 100th birthday

(Source: www.catholicherald.co.uk)

(Photo: Sister Nirmala Joshi, former superior general of the Missionaries of Charity, releases doves as nuns celebrate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Mother Teresa’s birth (CNS photo/ Deshakalayan Chowdh ur, pool via Reuters)

Blessed Teresa of Calcutta is “an exemplary model of Christian virtue” who showed the world that an authentic love for others opens the door to knowing and being with God, Pope Benedict XVI has said.

Marking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her birth, the Pope sent a message to Sister Mary Prema, the superior general of the Missionaries of Charity, the congregation Mother Teresa founded in 1950.

The Vatican released the message after it was read in Calcutta, India, at the end of a special Mass commemorating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Mother Teresa’s birth.

In Calcutta, most of the Missionaries of Charity nuns gave up their regular seats in the motherhouse chapel to accommodate hundreds of pilgrims and volunteers who arrived for the early morning Mass.

After the Mass, the bishops, priests, nuns and visitors processed to Mother Teresa’s ground-floor tomb. Sister Prema handed Cardinal Telesphore Toppo of Ranchi a lamp, and he lit a candle to mark the beginning of the centenary celebrations.

Dozens of Missionaries of Charity novices gathered around the tomb and sang “Happy Birthday”.

In his message, Pope Benedict said celebrating Mother Teresa’s birth centenary “will be for the Church and the world an occasion of joyful gratitude to God for the inestimable gift that Mother Teresa was in her lifetime, and continues to be through the affectionate and tireless work of you, her spiritual children”.

The Pope said Mother Teresa was a living example of St John’s words: “Beloved, if God so loved us, we must also love one another. No one has ever seen God. Yet if we love one another, God remains in us, and his love is brought to perfection.”

He asked the order’s sisters, brothers, priests and lay members to let God’s love continue to inspire them to give themselves “generously to Jesus, whom you see and serve the poor, the sick, the lonely, and the abandoned”, and to draw constantly from Mother Teresa’s example and spirituality.

After the visit to the tomb, Sister Prema read a message from the congregation, and the group processed to the motherhouse’s L-shaped courtyard. Sister Prema and Sister Nirmala Joshi, retired superior general of the order, released white pigeons and blue and white balloons amid cheers from those packing the balconies on the three floors surrounding the courtyard.

Similar events were planned worldwide, including at Washington’s Basilica of the National Shrine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

Archbishop Lucas Sirkar of Calcutta said anniversary celebrations being held throughout India had brought “a ray of hope and joy to thousands of poor, underprivileged, disadvantaged, and marginalised in India”, especially as the nation struggles with violence, injustice and natural disasters.

The events were receiving wide media coverage, which was helping make the Gospel message better understood in India, he said in an interview with Fides, the news agency of the Congregation for the Evangelisation of Peoples.

教宗紀念德肋撒修女冥誕百周年:她爲世界是無法估量的恩典

梵蒂岡電臺訊)一百年前在馬其頓的斯科普裏誕生了一位窮人的天使,她就是出自阿爾巴尼亞家庭的印度加爾各答的德肋撒修女。今天全世界以衆多的慶祝活動來紀念這個重要周年日。教宗本篤十六世在寫給德肋撒真福創于1950年的仁愛傳教女修會總會長普雷瑪修女的信中,作了上述表示。教宗在信函中寫道:“德肋撒修女是基督信仰聖德的楷模”,是賜予世界無法估量的恩典,幷且“通過你們,她的修女們親切和不知疲倦的工作”繼續這項恩典。教宗寫道:“德肋撒修女以信賴之情回應天主的召叫,在世界面前爲聖若望的話作了見證,即‘可愛的諸位,既然天主這樣愛了我們,我們也應該彼此相愛。如果我們彼此相愛,天主就存留在我們內,他的愛在我們內才是圓滿的。’但願天主的愛繼續啓發你們仁愛傳教修女們在看待窮人、病人、孤獨的人和被拋弃的人、爲他們服務時,慷慨地將自己奉獻給耶穌。”教宗在信的末尾勉勵德肋撒的修女們 “持續不斷地汲取德肋撒修女的靈修及榜樣,追隨她的足迹,接納耶穌‘來,做我的光’這一邀請。”

全球因宗教迫害而死亡的人中四分之三爲基督信徒

梵蒂岡電臺訊)全球因宗教迫害而死亡的人中四分之三爲基督信徒。這是歐洲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反種族歧視與歧視基督信徒部門領導階層代表馬里奧·毛羅告訴本台的。毛羅昨天26日在意大利裏米尼的民族友誼聚會中發表了以“向基督信徒開戰”爲標題的演講。民族友誼聚會昨天的主題是:“迫害基督信徒和宗教自由”,其他發表言論的人士還有“援助苦難教會“機構的主席華金·阿裏恩德·盧科。毛羅在接受本台訪問時說:

答:今天,在第三千年開端,我們可以說,100個因宗教迫害而死亡的人中75 個是基督信徒。因此,說“向基督信徒開戰”是有根據的。世界上沒有宗教自由的國家超過了50個。

問:最有代表性的是哪些國家?
答:根據世界觀察機關在“援助苦難教會”等機構的協助下所擬定的缺乏宗教自由國家名單上,名列前茅的肯定是朝鮮,這個國家爲無神主義國家, 所有的宗教都被禁止。在50多個沒有宗教自由的國家中,有35個是伊斯蘭教國家,這無可避免地影響到我們與伊斯蘭教國家的對話。

問:都有哪些國家呢?
答:最大和最重要的國家當然是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阿富汗、伊拉克。伊拉克的基督信徒還被迫離開祖國。

問:您是歐洲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反種族歧視與歧視基督信徒部門的代表,請問,歐盟如何幫助世界上受迫害的基督信徒呢?
答:從2004年以來,歐洲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是第一個察覺到這個問題的機構,它設立了反種族歧視與歧視基督信徒部門,負責處理有關對基督信徒的歧視與迫害事務。

問:您可以舉出有關您們的决定和所達到的目的實例嗎?
答:比如在埃及科普特東正教新年發生的慘劇之後,我們設法使這個社團能安全生活。當然這幷不能解决人思想的問題,必須從教育上努力,而這教育應該是來自在互相尊重與合乎真理下進行真正對話的成果。

默主哥耶聖母訊息(2010年8月25日)

Message, 25. August 2010

“Dear children! With great joy, also today, I desire to call you anew: pray, pray, pray. May this time be a time of personal prayer for you. During the day, find a place where you will pray joyfully in a recollected way. I love you and bless you all. Thank you for having responded to my call.
親愛的孩子們:
今天我以極喜樂的心情,重新邀請你們:祈禱、祈禱、祈禱。讓這段時期是你們個人祈禱的時刻。在日間,嘗試找一地點,好能收斂心神、愉快地祈禱。
我愛錫你們、祝福你們。
多謝你們回應我的召叫。
2010年8月25日聖母給Marija的訊息
梁達材神父躬譯

教宗在周三公開接見活動中爲索馬里結束暴力現象呼籲,在講授要理時請信友們學習聖奧斯定不斷尋求真理

梵蒂岡電臺訊)教宗本篤十六世昨天8月25日在舉行周三公開接見活動時,爲索馬里結束暴力現象發出迫切呼籲,他在講授要理時請信友們學習聖奧斯定不斷尋求真理。因爲教宗目前在羅馬附近的岡道爾夫堡小鎮度暑假,因此,昨天的周三公開接見活動是在這個小鎮舉行的。

最近,從非洲索馬里不斷傳來發生暴力事件的消息,就在前天24日,再度發生了新的暴力悲劇。教宗爲這個國家的安穩呼籲說:

“我與受害者的家人和索馬里所有因仇恨和不穩定局勢而痛苦的人同在。我祝願在國際社會的協助下,大家不遺餘力地恢復對人的生命和權利的尊重。”

昨天,教宗在爲參加周三公開接見活動的信友們講解要理時,請大家以聖人們爲人生旅途的同伴,走基督信徒生活的道路。教宗指出,每一個人都需要有一位自己熟習的聖人在祈禱中陪伴他,幷做他的榜樣。大家可以閱讀聖人們的生平和著作,來認識自己的主保聖人和其他聖人。聖人們一定能够成爲大家更熱愛天主的好響導,也成爲大家在人性與基督信仰上成長的有效協助。

教宗告訴在場的信友們,他也有特別敬愛的聖人,包括聖若瑟、聖本篤、聖奧斯定等等。教宗說,他通過學習和祈禱而更深入地認識了聖奧斯定,這位聖人成了他生活與司鐸職務旅程上的同伴。

談到聖奧斯定,教宗特別提出這位聖人在人性經驗和基督信仰經驗的重要層面,也就是他焦急地不斷尋求真理的層面。教宗說:“他的這個特性在我們的時代也非常需要。”因爲我們的時代中,模棱兩可思想似乎很矛盾地成了應該引導人們思想、選擇、和行爲舉止的真理。依波納的這位聖人主教的生活從來不是膚淺的,他從未尋找過不能令內心長久平安的假真理,而是不斷尋找那令人的存在有意義而且心靈能够平安喜樂的真理。教宗這樣說:

“大家都知道,他所走的不是一條容易的路。他以爲可以從聲望、事業、對財物的擁有、許諾即時幸福的聲音這些方面遇到真理,他錯了。他經歷了悲傷,面對了失敗,但他沒有因此而停下來 — 這一點很重要 –,他也沒有因爲見到一綫微弱的光而滿足。他知道省察自己的內心,正如他在懺悔錄中說的,他察覺到,他全心全力所尋找的真理,所尋找的天主,比他自己更親近他。天主一直在他身邊,從來沒有拋弃過他,天主等待進入他的生命幷且永不離開。”

教宗繼續說,聖奧斯定明白,在他焦急的尋找中,不是他找到真理,而是本身即真理的天主走向他,幷且找到了他。教宗認爲,在尋找真理的路途上,靜默非常重要。他說,有時,人們害怕靜默,害怕收斂心神,害怕思想自己的行動和自己生命的深刻意義。教宗于是解釋說:

“人們常常寧願只生活那稍縱即逝的一刻,幻想那短暫的時間能帶來長久的幸福;人們寧願過無須思想的膚淺生活,因爲看來比較容易;人們害怕尋找真理,也許害怕被真理找到,怕像聖奧斯定一樣被真理捉住,被迫要改變生活。”

最後,教宗請大家,包括在信仰上處于艱難時刻的人、很少參加教會生活的人、或不信天主存在的人,他請大家不要害怕真理,永遠不要中斷走向真理的路,而要用內心的眼目繼續尋找有關自己和一切事物的深刻真理。教宗說:“天主必會賞賜光使大家能够看見,幷賞賜熱使大家的心靈能够感覺到天主愛我們,也要我們愛他。”

教會禮儀紀念聖巴爾多祿茂宗徒

梵蒂岡電臺訊)教會禮儀昨天8月24日慶祝聖巴爾多祿茂宗徒的瞻禮。根據傳說,這位宗徒在耶穌升天後到亞洲各地區傳教,于第一世紀中期殉道。教宗本篤十六世在2006年10月4日的公開接見活動中向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信友介紹了這位宗徒。

巴爾多祿茂宗徒是加利肋亞加納地方的人,他的另一個名字叫做納塔乃耳,意思是“天主所給的”。斐理伯宗徒告訴他找到了梅瑟在法律上所記載的和先知所預言的那一位,他就是若瑟的兒子,出身于納匝肋的耶穌。但是納塔乃耳帶有非常嚴重的偏見反問斐理伯:“從納匝肋還能出什麽好事嗎?”這種不屑一顧的態度爲我們也很重要,教宗在那次的公開接見活動中說:“事實上,這種反對的態度讓我們看到,在猶太人的期待中,默西亞不會出自像納匝肋那樣毫無名氣的村莊。不過,同時也强調了天主的自由,天主讓我們的期待感到驚訝,他讓我們在出乎意料之外的地方發現他。另一方面,我們知道耶穌其實幷非絕對地‘出自納匝肋’,他在白冷降生,來自遙遠的天上,從在天之父那裏來。”

納塔乃耳的一生提示我們作另一項反省,即在我們和耶穌的關係中,我們不能只滿足于所說的話。斐理伯宗徒回答納塔乃耳帶有偏見的反問時,向他提出意義重大的邀請:“你來看一看吧!” (若1,46)。教宗說,我們對耶穌的認識也需要活生生的經驗:“他人的見證固然重要,因爲我們的基督信仰生活,一般來說,都是從昔日一個或多個見證人傳流到今天的種種宣講而開始的。然而後來就必須輪到我們自己與耶穌建立深厚的關係。”

納塔乃耳將自己的生命托給耶穌和他的召叫,在耶穌面前作出明澈清楚的信仰宣認:“辣彼,你是天主子,你是以色列的君王” (若1,49)。教宗指出,納塔乃耳的話顯示耶穌相輔相成的雙重身份,他同天主的特殊關係中,是天主的獨生子,他同以色列子民的關係中是他們的君王。教宗進一步解釋說:“耶穌的這雙重身份我們一個也不能忽略忘記,因爲如果我們只宣講他屬于天上的層面,我們就有把耶穌歸于异類,使他很快便消失的危險。反過來說,如果我們只承認耶穌屬于人類歷史中具體的那個層面,我們將會忽略真正屬于他的神性特徵。”

從中世紀起便流行著巴爾多祿茂宗徒被處以剝皮刑法而殉道的傳說。在西斯汀聖堂內末日審判的畫面上,米開朗基羅把聖巴爾多祿茂畫作用左手托住自己的皮,而在聖人的皮上藝術家留下自畫像。巴爾多祿茂宗徒的聖髑被供奉在羅馬獻給他的聖堂中,供信友們瞻仰。

教宗在三鐘經講話中祈求聖母元後爲世界享有和平及建設愛的文明轉禱

梵蒂岡電臺訊)上主日8月22日,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他度暑期生活的岡道爾夫堡的宗座大樓主持了念三鐘經活動,爲世界和平祈禱。當天的禮儀邀請我們紀念聖 母元後,教宗指出,聖母顯示給我們必須走謙卑的路才能進入天國。教宗在問候說法語的朝聖信友時,邀請他們接納人間的差异,因爲所有的人都蒙召得救贖。

教宗向信友們說,聖母升天瞻禮過了8天后,教會禮儀邀請我們慶祝聖母元後紀念日。聖母瑪利亞的尊位是卑微的,的確,天主“從高座上推下權勢者,却舉揚了卑微貧困的人。”教宗說:“這位納匝肋卑微的少女成爲世界的母皇!這是顯示天主仁慈的一件奇事。”

教 宗提醒信友們,在歷史上有公衆敬禮童貞聖母尊位的無數見證,耶穌正是把聖母指給我們做母親和皇后。教宗爲全人類祈求說:“我們將每日爲和平的祈禱托付給她 的轉禱,尤其爲暴力的荒謬邏輯猖獗的地方祈禱,祈求讓所有人深信,在今世我們該彼此互助,猶如兄弟,好建設愛的文明。和平之後聖母瑪利亞,爲我等祈!”

教 宗接著論述了聖母元後尊位的特殊意義,他說,聖母的這一尊位同基督的王位有徹底的關係,基督受到十字架的屈辱後得到舉揚,在萬物之上。教宗說:“無玷聖母 藉著恩寵的計劃,完全參與了聖子的奧迹:參與了他的降生、他先在納匝肋隱居,然後顯示默西亞奧迹的世上生活,參與了他的苦難與死亡,最後也參與了他的復活 與升天的光榮。”

教宗進一步解釋說,聖母分享聖子的奧迹不僅體現在人性方面,因著聖神在她身上的作爲,她也分享了天主的深奧旨意,就這 樣,她的全部生命,貧窮卑微得到了舉揚,經由基督這道“窄門”得到轉變,受到了光榮。教宗說:“的確,聖母是第一個走過基督爲進入天國而敞開的‘路’的 人,這條路通向卑微的人、通向信賴天主聖言和努力去踐行聖言的人。”

教宗念完三鐘經,在問候信友們的時候用法語表示,所有的人都蒙召得救贖,這就是邀請我們知道接納人與人之間合理的差异,跟隨來召集各民族的基督。教宗因此邀請身爲父母的人教育子女有博愛精神,他也祈求童貞聖母陪伴馬上就要開學返回學校的孩子們。

教宗致函民族友誼聚會,指出只有天主能真正滿足人心靈需要

梵蒂岡電臺訊)在意大利裏米尼舉行的第31届民族友誼大會,已經于22日在教宗本篤十六世的祝賀下以一台隆重彌撒揭幕。聚會由意大利教友組織“共融于釋 放”組織主辦,本届的主題是:心推動我們渴望更大的事物。教宗在賀函中指出,現代人心靈渴望的重大事物可在天主處找到,他幷邀請大家爲此作見證。

教 宗的這封賀函是寫給裏米尼主教蘭比亞西和所有與會人士的,由聖座國務卿貝爾托內樞機署名。信函中,教宗指出現代人所面對的危險是,從純粹物質主義看生命的 概念受到肯定。不過,教宗也强調,人的天性主要在于他的心,由他的心表達出他對“重大事物”的渴望。而這正是人的特性,是人在職場、家庭、科學研究、政 治、藝術園地或是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個行動的火花。教宗說,每一個人都直覺知道,在他實現心靈深處的渴望時,也能够實現自己和成爲自己。人常常停留在微小的 事物前,停留在那些能輕易給予他滿足感和快樂的事物前,在那些令他當時感到滿足、那些容易得到却也容易幻滅的事物前停步。教宗說:“天主來到世界上,爲了 喚醒我們心中對“重大事物“的渴望。而在我們這方面,則應該潔淨自己的渴望和期待,好能迎接天主的慈愛。”教宗接著說:“我們的生活是學習渴望。我們可以 向天主祈求所有美善的事物。…………我們在與天主交談時,將我們整個生命帶到他眼前,我們學習渴望美善的事物,也就是渴望天主。”

教宗在寫給民族友誼聚會的賀函中,也提到聚會主辦者“共融于釋放”組織的創立人朱薩尼蒙席逝世5周年,本届民族友誼聚會特別通過他生前的話語、他的生活照片、和一個有關他熱愛生命的短錄像帶來紀念他。